生态建筑设计中如何使用技术,使用何种技术是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多的一个课题,仅从设计手法上分析,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①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②既重视地方性,又适当地引入较新技术的折衷主义设计手法;
③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最新生态理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
这三种设计手法有一个共通点,都是从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出发进行设计,所不同的是在对技术的应用观念与方式上。前两种类型基本上属于被动式设计方法,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地理现状(气候、地形、地貌、风向、植被等),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涵的生态智慧,采用低成本、低造价或是造价适当的技术组合与材料。这两种方法具有经济节约、易于普及的明显优势,目前推广与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和合理性。目前学术界对于这种从本地经济状况出发,尽量采用低耗能的适用技术甚至"低技术",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化给予了相当的肯定,一些建筑师沿着这条道路也做出了不少令人鼓舞的实践。例如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注重对当地气候的研究,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他吸收了印度传统建筑技术中符合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将之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干燥气候下建筑的遮阳和通风。马来西亚杨经文博士运用生物气候学原理,针对热带气候条件,适当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在高层建筑设计上尝试利用自然能源并建构良好微气候,减轻所在地区的热岛效应。
对于运用高新技术与材料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动式设计方法,即如前面所述的第三类设计手法,目前看法上还存在着分歧,似乎远不如前两类可信与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