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巍:请李秘书长谈谈看法?
李澍人:建筑是一个技术系统,从门窗来说,不要觉得就是一个玻璃或者断桥铝合金,这三套系统的对点如何处理细节,就像楼蚁之穴可毁大堤。最近听说南京市政府拿出一个亿做政府配套,要做一个五类水的水环境,说是还南京水环境一个干净的五类水的标准,南京准备拿巨资,这个事儿做起来我想中国绝对会快,要相信中国政府是有责任的,最近我们在做大量的调研,很多专家现在不说话了,包括在座很多专家,因为新一轮节能,我准备将来说一些不同于在座很多人的话,要防止节能标准强制实施,大家一哄而上,同时导致新的建筑垃圾,这时候再解决可能花的钱会更多。我们看到的项目越多,确实都好,但是每到这时候都听到别人说有什么什么样的问题。既然谈节能,谈标准强制实施,这一点我们政府的力度非常大,这一点超过很多国外发达国家,要防止我们推出新标准的情况产生新的垃圾,怎么办?推出几个观点:
一、所有人都要学习,包括政府领导、包括专家,包括我们的开发商,最主要的几个结点,还有一个是设计师,很多建筑设计师不太懂节能技术,不太懂如何把节能技术,有些是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所以要完成一个学习过程,而且要快,不快可能就要被淘汰,或者说造成新的垃圾。有的人说,我碰到几个好项目,他说我想做节能,都是专业人士在支持这个项目,我发现我们的设计师,设计院不懂,一个巨大需求就是要做培训,做教育,但是教育培训来不及要自己学习,所以要加强学习。
二、实际我们有很多技术已经成熟了。而且我反对一个观点,这些技术都是为豪宅、为富人建的,已经有专家在探讨,用成熟的本地产的材料,本地产生的技术,本地产的专家做一套房子,除了地价10-15万,我给你一块地100-200平米,就照着10-15万实现,现在有人准备尝试。什么意思?就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专家、学者、技术恐怕不一定比国外弱,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一定要用本乡本土的材料等等等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未必说这个房子,我家做节能就一定贵,这个观点并不一定对。
李澍人:我们最近在搞调研,激励机制有些地方开始出台了,只不过表现不一样,新疆出台一个政策,买节能房,节能房是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可能给业主免掉一部分采暖费。成都,如果是做节水,你采用新的系统,你增加投入,政府给你补贴。我们的西南角某区改造锅炉,如果谁改造,用某种新技术,你做了一百万,我补贴5%还是多少,大概是这样一个政策,希望这种政策越多越好。这种政策不光是国家地方出台。
这两天一直在跟张总谈技术,现在很多开发商真是踏踏实实研究技术,连续几天在研究技术,当时锋尚我去过很多次都在研究技术,不是说一定豪华就贵,而是确实在整个技术研发过程中,尤其是节点处理上要花心血的,但是只要做了这个附加值非常高,而且是长效,如果有这样的示范,我们希望多看看,我们也互相学习。有人说张在东、陈音,不是两字、三字,而是中国建筑节能史的一个符号,因为他们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所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