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技术支持对生态住宅必不可少,但从技术的层面来讲,无论是高新技术、还是常规技术、简单技术,都是实现生态目标的有效手段。生态并不意味着高技术、高成本,更不是富人的专利。作为未来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住宅如果造价过高,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其生命力必然不会长久。
虽然用于生态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原始的建设投资,但这些前期投资带来的资源节约所产生的效益,也是相当大的。一般来说,只要用于生态的投资,不超过建筑物总造价的5%,则生态投资的成本,在未来5-10年内就能完全回收。
不仅如此,很多生态目标并不需要追加任何投资,在规划设计层面就能做到。例如,通过单体住宅建筑之间的错列布置,就可以再不增加任何成本的前提下,改善室内外的通风状况;少用大面积的草坪,多种乔木,不仅提高了小区内的生态效应,还能降低养护成本;在坡屋顶的屋面石板下保留空隙,能使空气流畅,还可以防止顶层在夏天过热,节省了空调用电。另外,我们一直所倡导的户户朝南,其实正是生态目标典型的体现。 外,利用生态构件以建筑构件相结合的环保型建材,也能降低成本。
事实上,我国的第一个绿色生态小区——北潞春小区,就是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的重点项目,其单价在2400元左右,以其中一套面积为88平方米的计算,总价也不超过30万元。
从我国目前住宅产业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现状来看,要使生态住宅一布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生态住宅的推广应该采取逐步的方式。首先从物理因素出发,即在住宅建设中充分考虑声、光、热,以及自然通风等因素;其次,逐步提高住宅科技含量,有效利用高科技在住宅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推广太阳能的使用,实现太阳能的全面被动式利用,即在不消耗电、煤等常规能源的情况下,实现小区内部能源的自然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