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发明时讯-知识文库

 

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2003-04-04 13:41:43

  由于9日刚公布了三位物理学家分享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79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还沉浸于此。原定在北大作《我的读书与教学的经验》的报告,却转向了对美国和德国科学家根据玻色-爱因斯坦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的发展历程的动情描述和中国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的敏感话题。杨振宁对在20年内中国人能获诺贝尔奖持乐观态度。

杨振宁在北大作报告原定内容转向热门话题

他说,获得诺贝尔奖的国家其发展要有三个先决条件:人才、传统和经济的支持。中国有着优秀的科技人才,但中国内地到现在还没有人获诺贝尔奖。这个原因非常简单。第一个原因是学术要有传统。中国科学的传统一时还发展不上来。在谈到中国中庸之道的传统时,他说:“中庸之道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最好。中国为何没有得出欧几米德的几何定律,在于它所揭示出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科学精神,与中国倡导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的文化传统相背离,这种文化机制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第二是没有足够多的经费。今天,不论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学研究,设备是非常贵的。中国的经费投入现在渐渐上来了,可是与先进国家最好的设备相比还差一截。但他也逐渐乐观起来,他认为中国科学家做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级工作的条件正在成熟。他说,近几年,我看到政府对他们的投资增加了许多,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觉得中国人可以做出很多能够得到诺贝尔奖级的工作。然而他强调,历史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对于获得诺贝尔奖,应用长远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应该有信心。杨教授提醒在座的大学生,中国人作实验也是做的很好的。那种认为中国人不会动手的偏见是错误的。他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有200名从事物理研究的院士,其中有约20个人是中国血统,绝大多数是做实验的。许多人去美国的时候以为自己不会动手,其实只是没有试过。他举例说,丁肇中就是在美国遇到乌伦贝克才改做实验的。现在理论考试考的好,不一定代表你最合适的方向是理论物理。

  杨教授对中国的青年一代寄予很高的期望。他说,现在整个中国的科研条件都在发生很大的改善,每个学子都要清楚地了解到这个历史事实及对每个人的影响,努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模块化生态建筑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 多功能折叠翼轻型人力滑翔器
  • 智能型电动旅行箱
  • 双人水下漫游探寻器
  •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
  •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
  •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
  •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项目转让
  • 转让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
  •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寻求合作
  •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模块化生态建筑
    住宅模块化解决方案
    发明家论坛  | 请将inventsky.net加入收藏夹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 COCOON Counter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