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发明英才-发明精英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录

物理学奖


2003-03-27 10:02

1901年 W.C.伦琴(德国人)发现X射线

1902年 H.A.洛伦兹,P.塞曼(荷兰人)研究磁场对辐射的影响

1903年 A.H.贝克勒尔(法国人)发现物质的放射性

P.居里,M.居里(法国人)从事放射性研究

1904年J.W.瑞利(英国人)研究气体密度并发现氩元素

1905年 P.E.A.雷纳尔德(德国人)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年 J.J.汤姆森(英国人)从事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

1907年 A.A.迈克尔逊(美国人)发明了光学干涉仪并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

1908年G.李普曼(法国人)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

1909年 G.马可尼(意大利),K.F.布劳恩(德国人)开发了无线电通信

1910年 J.O.范德瓦尔斯(荷兰人)研究气态和液态方程式

1911年 W.维恩(德国人)发现热辐射定律

1912年 N.G.达伦(瑞典人)发明了可以和燃点航标等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

1913年H.卡麦林—昂尼斯(荷兰人)从事液体氦的超导研究

1914年 M.V.劳厄(德国人)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 W.H.布拉格,W.L.布拉格(英国人)借助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

1916年 未颁奖

1917年 C.G.巴克拉(英国人)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的特性

1918年 M.普朗克(德国人)对确立量子理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年 J.斯塔克(德国人)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 C.E.纪尧姆(瑞士人)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921年 A.爱因斯坦(德国人)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等

1922年 N.玻尔(丹麦人)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

1923年 R.A.米利肯(美国人)研究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

1924年K.M.G.西格巴恩(瑞典人)发现了X射线中的光谱线

1925年 J.弗兰克,G.赫兹(德国人)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1926年 J.B.佩兰(法国人)发现沉积平衡

1927年 A.H.康普顿(美国人)发现康普顿效应 C.T.R.威尔逊(英国人)发明了云雾室

1928年 O.W.理查森(英国人)发现理查森定律

1929年 L.V.德布罗意(法国人)发现物质波

1930年 C.V.拉曼(印度人)发现拉曼效应

1931年 未颁奖

1932年 W.K.海森堡(德国人)创建了量子力学

1933年 E.薛定谔(奥地利人),P.A.M.狄拉克(英国人)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

1934年 未颁奖

1935年 J.查德威克(英国人)发现中子

1936年 V.F.赫斯(奥地利人)发现宇宙射线

C.D.安德森(美国人)发现正电子

1937年C.J.戴维森(美国人),G.P.汤姆森(英国人)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

1938年E.费米(意大利)发现中子轰击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

1939年E.O.劳伦斯(美国人)发明和发展了回旋加速器并取得了有关人工放射性等成果

1940-1942年 未颁奖

1943年 O.斯特恩(美国人)开发了分子束方法以及质子磁矩的测量

1944年 I.I.拉比(美国人)发明了著名的核磁共振法

1945年 W.泡利(奥地利人)发现不相容原理

1946年 P.W.布里奇曼(美国人),明了超高压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方面取得成就

1947年E.V.阿普尔顿(英国人)发现高空无线电短波电离层

1948年 P.M.S.布莱克特(英国人)改进了威尔逊云雾室方法

1949年 汤川秀树(日本人)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1950年 C.F.鲍威尔(英国人)开发了研究核破坏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发现各种介子

1951年J.D.科克罗夫特(英国人),E.T.S.沃尔顿(爱尔兰人)通过人工加速的粒子轰击原子,促使其产生核反应(嬗变)

1952年 F.布洛赫,E.M.珀塞尔(美国人)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1953年 F.泽尔尼克(荷兰人)发明了相衬显微镜

1954年 M.玻恩(德国人)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

W.博特(德国人)发明了符合计数法

1955年W.E.拉姆(美国人)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P.库什(美国人)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了核理论

1956年W.H.布拉顿,J.巴丁,W.B.肖克利(美国人)研究半导体并发现晶体管效应

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美籍华人)对宇称定律作了深入研究

1958年P.A.切伦科夫,I.E.塔姆,I.M.弗兰克(俄国人)发现并解释了切伦科夫效应

1959年E.G.塞格雷,O.张伯伦(美国人)发现反质子

1960年 D.A.格拉塞(美国人)发明气泡室,取代了云雾室

1961年 R.霍夫斯塔特(美国人)利用直线加速器从事高能电子散射研究并发现核子

R.L.穆斯保尔(德国人)从事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并发现了穆斯保尔效应 1962年L.D.兰道(俄国人)开创了凝聚态物质理论

1963年 E.P.威格纳(美国人)发现基本粒子的对称性以及原子核中相互作用的原理

M.G.迈耶(美国人),J.H.D.延森(德国人)研究原子核壳层模型理论

1964年 C.H.汤斯(美国人),N.G.巴索夫,A.M.普罗霍罗夫(俄国人)发明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并从事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研究

1965年 朝永振一郎(日本人),J.S.施温格,R.P.费曼(美国人)进行对基本粒子物理学具有 深刻影响的基础研究

1966年 A.卡斯特勒(法国人)发现和开发了把光的共振和磁的共振结合起来,使光束与射频电磁波发生双共振的双共振法 1967年 H.A.贝蒂(美国人)发现了星球中的能源

1968年 L.W.阿尔瓦雷斯(美国人)通过发展液态氢气泡室和数据分析技术,从而发现许多共振态

1969年 M.盖尔曼(美国人)发现基本粒子的分类和作用

1970年 L.内尔(法国人)从事铁磁和反铁磁方面的研究

H.阿尔文(瑞典人)磁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

1971年 D.加博尔(英国人)发明并发展了全息摄影法

1972年 J.巴丁,L.N.库柏,J.R.施里弗(美国人)从理论上解释了超导现象

1973年 江崎玲於奈(日本人),贾埃弗(美国人)通过实验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和超导物质B.D.约瑟夫森(英国人)发现约瑟夫森效应

1974年 M.赖尔,A.赫威斯(英国人)从事射电天文学方面的研究

1975年 A.N.玻尔,B.R.莫特尔森(丹麦人),J.雷恩沃特(美国人)从事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研究

1976年 B.里克特(美国人),丁肇中(美籍华人)发现中性介子桱/ψ粒子

1977年 P.W.安德森,J.H.范弗莱克(美国人),N.F.莫特(英国人)从事磁性和无序系统电子结构的基础研究

1978年 P.卡皮察(俄国人)从事低温物理学方面的研究

A.A.彭齐亚斯,R.W.威尔逊(美国人)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79年 S.L.格拉肖,S.温伯格(美国人),A.萨拉姆(巴基斯坦)预言存在弱中性流,并对基本粒子之间的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作出贡献

1980年 J.W.克罗宁,V.L.菲奇(美国人)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中的宇称(GP)不守恒

1981年 K.M.西格巴恩(瑞典人)开发出高分辨率测量仪器

N.布洛姆伯根,A.肖洛(美国人)对发展激发光谱学和高分辨率电子光谱学作出贡献

1982年 K.G.威尔逊(美国人)提出临界现象理论

1983年 S.钱德拉塞卡,W.A.福勒(美国人)从事星体进化的物理过程研究

1984年 C.鲁比亚(意大利人),S.范德梅尔(荷兰人)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的传递者场粒子W±Z。的大型工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1985年 K.冯·克里津(德国人)发现量子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1986年 E.鲁斯卡(德国人)开发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G.比尼格(德国人),H.罗雷尔(瑞士人)设计并研究扫描隧道显微镜

1987年 J.G.贝德诺尔斯(德国人),K.A.米勒(瑞士人)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1988年 L.莱德曼,M.施瓦茨,J.斯坦伯格(美国人)发现μ子型中微子,从而揭示了轻子的内部结构

1989年 W.保罗(德国人),H.G.德默尔特,N.F.拉姆齐(美国人)创造原子钟,为物理学测量作出杰出贡献

1990年 J.I.弗里德曼,H.W.肯德尔(美国人),R.E.泰勒(加拿大人)首次实验证明了夸克的存在

1991年 P.G.热纳(法国人)从事对液晶、聚合物的理论研究

1992年 G.夏帕克(法国人)开发了多丝正比计数管

1993年 R.A.赫尔斯,J.H.泰勒(美国人)发现一对脉冲双星

1994年 B.N.布罗克豪斯(加拿大人),C.G.沙尔(美国人)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

1995年 M.L.佩尔,F.莱因斯(美国人)发现了自然界中的亚原子粒子;τ轻子、中微子

1996年 D.M.李,D.D.奥谢罗夫,R.C.理查森(美国人)发现在低温状态下可以无摩擦流动的氦-3

1997年 朱棣文(美籍华人),W.D.菲利普斯(美国人),C.科昂-塔努吉法国人)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1998年 R.劳克林(美国人),H.施特默(德国人),崔琦(美籍华人)发现电子能够形成新型粒子

1999年 N.霍夫特,M.韦尔特曼(荷兰人)提出亚原子结构和运动的理论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 多功能折叠翼轻型人力滑翔器
  • 智能型电动旅行箱
  • 双人水下漫游探寻器
  •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
  •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
  •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
  •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项目转让
  • 转让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
  •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寻求合作
  •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种植出来的未来产品生态包装容器
  • 2010年上海照明不用电
  • 2006年中国籍发明家将首次蝉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人类未来所需食物主要来源于一种"粮树"
  • 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奥运商机:能源几何?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美国高空太阳能飞机的目标是替代卫星
  • 飞行汽车:一个不再遥远的梦
  • 制造地球“空调” ?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专利检索 
    发明家论坛  |欢迎随时给我们留言   请将inventsky.net加入收藏夹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 COCOON Counter 6
    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健康住宅,太阳能,生态环保,可再生能源,风能,墙体,专利,生态住宅 节能节地住宅 房地产生态环保化咨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