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趋势,尤其是在技术和贸易方面,1990年代以追求深化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为特征。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全球环境问题需要来自全球的努力来解决。地球南部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增加,因为一些新的组织开始要求为那些发展中国家诊断和解决这些问题。匈牙利在1990年设置了区域环境中心以处理后苏联时代的中欧环境问题。私有工业采取积极的行动把他们的房子建得与环境更加协调,使互联网和电子通讯迅猛发展。
不能把对发展加以禁止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发展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实际上,所有造成落后与贫穷的因素都是对生态学的挑战。
——古巴总统Fidel
Castro,UNCED 1992
这个10年以一个糟糕的环境开始:1991年波斯湾战争使成千上万的人丧生,某些地区大量泄漏的原油被故意点燃,海湾上空浓烟蔽日(Bennett
1995)。据报道,大约50到110万桶原油泄漏形成的海面油渍导致波斯湾15000~30000只海鸟死亡,20%的红树林和50%的珊瑚礁受到影响(Island
Press 1999)。大气也未能幸免:大约670万t燃烧的原油产生了210万t烟尘和200万t二氧化硫(Bennett
1995)。
在世界其他地区,当技术进步改变工业社会时,只有很少发展中国家能够受益。有关传染病(例如艾滋病、痢疾、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死亡人数是1999年死于自然灾害人数的160倍,这些自然灾害包括土耳其的地震、委内瑞拉的水灾和印度的飓风(IFRC
2000)。1995年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协会依据对53个国家的调查所作的报告显示,在经济结构调整之后,每个人健康上的花费下降了15%。
到20世纪末的1997年,有8亿人(占世界人口近14%)不仅每天挨饿,也缺乏基本的读写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Mayor
1997)。
就统治而言,发生在1980年代末的事件仍在继续影响全球政治的发展。当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裁和军事统治被选举推翻之后,没有一个地区能够不受其影响。一些欧洲国家的一党统治政府被无休止的选举送到了反对党的位置。人民开始行使权利选举他们的领导人并要求行使责任。尽管有了这些统治上的根本变化,在这些国家里他们并没有马上对环境产生影响。在原苏联国家里,经济衰退使废弃物产生和能源消耗减少。这一效应是否会是短暂的以后才能看出。
在学术研究层次上,1980年代思想被具体现实化了,例如股票持有者参与到环境和社会中,人们对这些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责任不断增强,这些已然成为一些国际性的事件而备受瞩目。这种思想在1990年5月在挪威卑尔根召开的关于环境的内阁会议上第一次形成了非常具体化的文本。这次会议是为准备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
或称地球首脑会议)而召集的。
地球首脑会议
前所未有多的州、民间与经济协会——176个国家(UN 1993),100多个政府首脑(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仅有两个),约10000个代表,1400个非政府组织(NGOs),9000个记者(Demkine
2000)参加了UNCED(Haas,Levy、Parson 1992)。目前它仍然是最大规模的这类聚会。在这次会使是他们的声音能够被听到。次地区和地区组织,诸如南亚联盟(ASEAN)、非洲统一组织、欧盟以及其他很多组织在地球首脑会议前后发挥了作用。他们不断努力使联合国环发大会形成的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得以实施。
在这样的论坛上不管是否达成决议,在缺乏全球范围广泛与深入的参与下,环境是不会得到真正而持久地改善的。
——爱尔兰总统Vigdis
Finnobogadottir,UNCED 1992
首脑会议至少取得了以下7项成就:
l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包含27项原则);
l 21世纪议程——关于21世纪环境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l 两个主要的国际性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l 实施可持续发展(CSD);
l 关于世界荒漠化公约谈判的协议;
l 关于森林可持续管理原则的声明。
里约宣言重申了20年前斯德哥尔摩会议明确的一些问题,把人类放在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认为人应“与环境相协调地、健康和富裕地生活着”。地球首脑会议提供了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论坛,强调地球南北的差异性。首脑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深入到城市议会直至国际组织,发挥着其独立的作用。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级的研究机构研究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尽管在一些国家议会中可持续发展带有很大的政治性而没有其自然的本质(Myers、Brown
1997)。很多民间团体现在致力于制定议程和战略,其中90%以上是响应里约会议而建立的,大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
重视可持续发展对法定机构以及管理这些机构的制度产生了影响。例如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 (CITES)已经发展出有别于传统的保护方法,朝着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平衡起来的方向前进。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
(CITES)中可持续利用的实际应用引发了10年的实质性的热烈的讨论。
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是一个行动计划。部分基于各国政府和国际团体的一系列特殊的贡献,包括《关怀我们的地球:一个可持续生活的战略》(IUCN,UNEP、WWF
1991)。21世纪议程是目前在环境领域中最显著和最有影响力的无约束的机构,致力于世界大多数地区环境管理的蓝图(见左边专栏)。
地球首脑会议秘书处估计在发展中国家实施21世纪议程每年需要大约6250亿美元的费用,其中发展中国家出资占80%,或5000亿美元。发达国家被期望出其余的20%部分,或每年1250亿美元,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GNP)0.7%的长期官方援助(ODA)目标。
尽管UNCED是基于全球的,它的重要成果却是采用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级的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例如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地区,1996年其成员国采用了SADC政策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欧盟采取了其第五次环境行动计划《向着可持续发展前进》(EU
1993)。
全球环境基金
全球环境基金建立于1991年,包括UNEP、UNDP和世界银行作为试验成员共同参与,为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项目和低息贷款,从而从当地和区域发展中产生生态效益。首脑会议之后,21世纪议程被当成一种金融机制期望能够配置资源。它帮助资助国家、区域和全球级的发展项目,使世界环境从以下四个方面受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臭氧层和全球水资源及当地经济与社会。
在1994年5月成功地调整之后,全球环境基金(GEF)成员已从34个增长到155个国家,每隔3年的参与国代表集会是全球环境基金(GEF)总管理组织。
全球环境基金(GEF)首席执行官、主席Mohamed T. EI-Ashry认为,以可持续发展评估200个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的项目的影响为时过早。捐赠者的保证及对全球环境基金(GEF)的实际贡献存在的差距已带来了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尽管已有达到每年占国民生产总值0.7%的海外发展援助(
ODA),1995年这一数字仅为0.29%,是197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El-Ashry 1997)。
然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基金会、个人、公司和捐赠项目已给“仁慈”一词带来了新的含义,其总额在1994年达到1290亿美元(Myers、Brown
1997)。据估计这一数字到1995年将增长9%,达到1438.5亿美元。其他主要私立贡献者包括特纳基金会(Turner
foundation)和微软。
多边环境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IPCC提供了气候变化构成真正威胁的证据,从而鼓励各国政府在首脑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它成为首脑会议的核心部分,于1994年开始实施。2001年12月它拥有186个团体。这一公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0年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上,这次大会宣言推动了政策发展和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的建立。
UNFCCC的首要目标是将温室气体稳定在能够阻止危险的人为排放对全球气候干扰的的水平上。这一公约包含的“相异共存”原则被用来指导结构调整。这一原则也反映了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工业化国家的事实。
京都议定书旨在以削减排放为实际目标,于1997年完成以备签署。一旦有不少于55个成员的批准、接受或同意,90天后该协定即行生效。至2001年12月,84个成员签署、46个成员批准了这一协定(UNFCCC
2001)。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美国声称其决定在2001年初不签署这一协议。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CBD)在1993年生效。它是第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全球协议,是国家行动的指南。这一公约设定了3个主要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其组成部分的可持续利用,对基因利用效益公正与平等的共享。很多生物多样性问题都被提到了,包括栖息地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生物安全和土著人的权利。
公约成为国际法的里程碑,以其综合与生态的途径对生物多样性实行保护而闻名。条约很快得到了众多的拥护。至2001年12月共有182个国家批准了这一协议。作为这一公约的补充协议,Catagena生物安全协议,在2001年1月被采纳,以解决基因改良生物越境贸易和意外释放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问题。生物安全协议的被采纳使那些对此进行呼吁的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成功。到2001年12月103个国家签署,9个国家批准了这一协议。CBD对安第斯协定国家,包括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制定寻求管理基因资源的法律产生了影响。这一法律在1996年4月生效(科学与技术中心
1999)。虽然这一公约获得了成功,在其生效之前的谈判却常常是非常激烈的(见专栏)。
防治荒漠化公约
尽管直到1994年谈判仍未结束,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CCD)1992年即在与UNCED有关的过程中形成了。其历史可追溯至1970年代。它在1996年生效,2001年12月有172个成员。CCD被说成是“里约的继子”(科学与环境中心1999),因为它没有得到象UNFCCC和CBD那样多的关注。工业化国家反对它,因为“他们不愿意承担捕捉荒漠化过程的财政责任”,认为没有看出来这些过程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科学与环境中心
1999)。全球20年用于防治荒漠化的费用预计每年将达110~220亿美元,而出资国在1991年仅提供了可怜的10亿美元用于防治世界范围内的荒漠化(科学与环境中心
1999)。
虽然相比UNFCCC和CBD而言,CCD得到的资助较少,由于以下的两个原因这一公约仍是有特色的:
l 它签署和采用自下而上的国际环境合作方法。就CCD来说,与控制和减轻荒漠化的行动及其效应与当地土地利用者和非政府组织的需要和参与密切相关。
l CCD细化到区域,有时比协定的核心还要详细。列出了特定地区如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北地中海地区荒漠化问题的特性(Rausiala
2001)。
CCD核心实质承诺与地方投资者联合起来建立“国家行动计划”的义务。这些计划描述了那些成员国用以实施CCD的任务。例如,成员国必须在国家政策中对防治荒漠化设置优先权,必须推动公民对荒漠化的认知。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1992年12月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建立是首脑会议的直接结果。虽然早在80年代就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直到里约会议才指定了一个国际机构用于检查和帮助国际组织取得这些目标(见专栏)。尽管这一显著的进步,委员会仍被指责在学术能力上对环境问题反应微弱,遭到了很多国家部长们的嘲讽(Long
2000)。经济、社会与环境政策的结合——Brundtland委员会规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在不同水平上向陈规挑战。
里约5年
在UNCD召开后的5年,国际团体在纽约召集了一个回顾性首脑会议,名为里约5年,会议表达了对21世纪议程缓慢执行情况的担忧。一致的结论是尽管在可持续发展上已获得了一些进步,“实现21世纪议程的很多目标还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UN
1997)。
在我们美国,我们必须做得更好。占世界人口的4%的我们产生了占世界20%的温室气体。我们必须且将会做得更好。
——美国总统Bill
Clinton,里约5年,1997
对印度这是一个值得深刻关注的事情,在里约会议5年后,有明显的破坏里约建立的基于相异共存原理之伙伴关系的行为,这些行为规定不同的国家相同的义务和责任。
——印度环境与森林部长Saifuddin
Soz教授,里约5年,1997
其他重要国际会议
1990年代的很多国际会议都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原理,例如:
l 1993年维也纳世界人权大会;
l 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
l 1994年巴巴多斯Bridgetown关于发展中岛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大会;
l 1995年哥本哈根第四届国际妇女大会;
l 1996年伊斯坦布尔联合国人类定居大会;
l 1996年罗马世界粮食大会。
里约会议后的5年,全球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在消除贫困和防止掠夺自然资源方面的进步。
——巴西总统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1992年地球首脑会议在巴西召开),里约5年,1997
企业介入可持续发展
很多私有企业为改善环境而尝试开展这样的活动。1995年建立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WBCSD)鼓励这样的活动。WBCSD在鼓励工业削减废弃物和减少气体排放并取得效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WBCSD拥有几百个成员,其中很多已经努力为他们自己及环境带来了效益(Rabo国际银行
1998)。1996年国际标准组织为工业环境管理系统建立了一个自愿标准,即ISO14000(国际标准组织2001)。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之间的合作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环境。实际上,他们的环境行为常常比很多中小企业要好(Kuhndt、van
der Lugt 2000)。90年代期间合作环境报告更加普遍,《首次全球报告》为一个组织有关环境、经济和社会行为的报告建立了一个通用的框架(GRI
2001)。GRI寻求相同水平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及可信、可比与一致性的财政报告。
民间团体也很活跃,尤其是其在致力于创立“地球宪章”时。这一宪章阐述了“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基本伦理原理”。成千上万的团体和个人参与了这一行动。“宪章”开始只是被地球首脑会议所采纳,现在也被修改为联合国地球理事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充当先锋,在联合国秘书处网站有18种语言表达的宪章(地球宪章2001)。
民间团体不只是局限于地球宪章运动,还在世界不同地区针对防止明显的全球性威胁组织了大量的示范行动。这些努力本身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且籍助互联网的威力不断爆炸性增长。1993年,网络上只有50个网页,到1990年代末就增长到100万个(Annan
2000),使很多人(主要是在工业化国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使“电子很便宜”,90年代末88%以上的互联网用户仍生活在工业化国家,仅代表世界总人口的17%(UNDP
1999)。在90年代末这是一个让人清醒的结论,至少在某一点上,来自贫穷的大多数的声音和关注——贯穿整个1990年代的韵律,仍然在全球保护之外。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6年联合国大会在纽约签署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是就环境方面国际合作的里程碑。CTBT禁止在任何环境中进行核试验,1996年9月24日完成以备签署,71个国家,包括五个核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到2001年8月,161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协议,79个国家批准了这一协议。CTBT预备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全球确认计划。当条约附件中44个获得批准80天之后,该条约即行生效,31个国家在2001年8月批准了这一条约(CTBTO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