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近日来的大范围降雨,使原预计于6月15日实现的三峡工程135米的蓄水目标,提前到6月10日22时。三峡工程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潘家铮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在水库蓄水达到135米之后,三峡工程带给中国的巨大利益才逐步显现。 “221. 5亿立方米库容可拦截百年一遇大洪水;847亿度年均发电量可照亮大半中国;万吨级船队可从重庆直达上海;112万大移民空前绝后……”今年已76岁的潘家铮院士如数家珍般报出的这些数字,是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带给中国的恩惠。但从135米开始,三峡工程就可以发挥其发电、通航等效益,国人百年梦想开始逐步成为现实。 135米只是三峡蓄水第一步 现在已经达到的135米蓄水位只是三峡工程围堰发电期水位,按照分期蓄水的设计规划,到2006年水库蓄水的水位将达到156米,在2009年,这个数字将最终抬高至175米。决定选择175米为最终蓄水水位,水电工程专家用了30多年时间反复论证,以调和三峡工程防汛、发电和航运之间的要求。 “水位越高,淹没损失越大,工程量也大大增加;水位偏低,又满足不了发电的要求。”潘家铮解释说,“至于初期蓄水位确定为135米,主要原因是现在右岸导流明渠是通过围堰挡水的,假使初期水位太高,围堰工程量就太大了。现在围堰的高程是140米,135米的蓄水位一方面可以满足初期发电和通航的需要,另一方面还有5米的库容可调蓄洪水。” 全国每人可分4度三峡电 在今年8月和10月,将有4台机组陆续投产发电,到年底这4台机组的发电量将达到55亿度。“全国13亿人,每人平均可以分到4度电;如果3角钱1度电的话,就可以回收10多亿元的资金;如果每度电能够产生5元钱的产值,就可以创造270多亿元的产值。”潘家铮算了一笔很简单的账。 而这一切还仅仅是开始。从今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三峡工程每年都将有4台机组投产,发电量等于每年增加一个葛洲坝电站。“当全部26台机组投产后,三峡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度,这些电量足够照亮半个中国。”潘家铮说。 5米空间也可以拦一下大洪水 目前135米的蓄水位,离140米高程的右岸导流明渠挡水围堰还有5米的距离,这部分的库容有23亿立方米。潘家铮介绍说:“其实在三峡工程的施工设计中,目前还没有防洪的要求。但是如果遇到大洪水,要求现在的三峡工程拦一下,我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防洪将是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功能。到2009年三峡水库蓄水水位达到175米之后,防洪库容将达到221. 5亿立方米。“在汛期到来之前,三峡水库将排水腾出这个防洪库容。如果在汛期下游河道出现可能险情,三峡水库将拦洪蓄水,等下游洪峰过去,再排水腾出防洪库容。” 1:1超级原型带动多学科发展 泥沙的冲淤规律是目前仍没有解决的科学难点问题,而在建的三峡工程提供了一个1:1的超级原型,三峡水库分期蓄水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要在水位比较低时,及时研究泥沙的运动规律。“人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我们在这些学科的水平上要大大前进一步。”潘家铮说。 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三峡水库将在80~100年后基本达到泥沙冲淤平衡,届时有效库容仍将有80%~90%保留下来。潘家铮对此强调说,“虽然国家已有大量的投入,对于泥沙冲淤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在135米之后,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通过实测的数据来修改计算模型,掌握库区泥沙冲淤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