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天真是火烧眉毛!”回想起四五月间各地抢建医疗废物焚烧装置的日子,环保总局污控司固体处的赵维钧处长坦率表示,非典疫情使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的漏洞再次暴露出来。医疗废物含有害病原体、包括有毒有害的化学、放射物质,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处理不当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
北京市有7000多个医疗机构,各类医院600余家,每天产生40吨医疗废物。但全市没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一些简易的焚烧设施每天只能处置10吨医疗废物。遇到非典疫情非常被动。
今年4月,北京因非典疫情,医疗废物量大增,一些医院大量医疗废物积压。赵维钧说,“医疗废物要是流出医院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般的炉子烧不了医疗废物。可当时北京真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炉子。”环保总局和北京市固废管理中心紧急从南京等地调一批船用垃圾焚烧炉进京,两天内就点了火。之后北京市又投资数千万元购置了近百部密闭货运车,新建了十多个医疗废物焚烧点,每天增加处理100吨,全市的医疗废物基本得到有序管理和焚烧处理。
其他有非典疫情的省区市也都启动了应急措施。山西省太原市虽然有集中处置医疗废物的焚烧炉,但已经用了七八年,突然要消化陡然增加的垃圾,撑不住了。只好让一座刚刚建好的新炉子提前服役。
赵维钧说,应急措施是必要的,但付出的代价太大。很多焚烧装置匆忙上阵,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达到环保要求,北京市那些花了数千万元搞出来的临时装置不久都要拆除。在防治非典期间,全国没有出现由于医院废水和医疗废物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但也暴露出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置漏洞很多。
以前国家对医疗废物处置的原则是“谁产生,谁进行无害化处理”。按这个原则,医院不论大小都要配焚烧炉,很多小焚烧炉(产生二恶英)很难做到达标排放。另外,炉子太小,焚烧成本高,对医院也不合算,有的医院干脆就把医疗废物混到生活垃圾中处理。显然这一作法使医疗废物的处置处于无序状态。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废物处置的思路已有转变,要求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都建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但目前仅有广州、杭州等十几个城市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医疗单位须专人专项管理,统一收集,分类包装。有传染性的医疗废物须经消毒毁形后密封存好,由专车运输,严禁混装在生活垃圾中处理。目前全国每年医疗废物产生量约65万吨,集中处置率仅为10%。
花几千万元只搞一套临时应急装置的事不能再做了。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透露,针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国务院已经责成国家有关部门做出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计划,今后两三年内投资70多亿元解决各地医疗废物集中处理问题。北京市正在加紧建设3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将形成日处理75吨垃圾的能力,这将满足北京市医疗废物处理的需求。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基础设施由国家出资,而运行费用要由废物产生单位支付。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使设施不能正常运营。专家指出,垃圾处理设施的企业化运营、社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广州、哈尔滨、杭州等地的经验证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处理费用能否到位是关键。处理费用由谁出,收多少合适等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急需出台相关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