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29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首次证实,地球大气平流层上层中臭氧的消耗速度正在减慢,表明世界范围内限制破坏臭氧层化学物质的努力开始收到预期效果。
亚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人员29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们是通过分析美国宇航局3颗卫星和一些地面观测站的数据而得出这一结论的,相关研究论文即将在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发表。
研究人员发现,从1997年开始,在距地面35公里至45公里的平流层上层中,臭氧损耗速度一直在降低。与此同时,平流层中可对臭氧造成破坏的氯原子含量的增长势头也明显放缓。
负责这项研究的纽丘奇教授说,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平流层上层中的臭氧虽然仍在减少,但速度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快,这不仅证明禁止生产破坏臭氧层化学制品的工作正在见效,也意味着损耗的大气臭氧层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开始得到部分恢复。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由3个氧原子结合而成。平流层中存在的臭氧层能吸收绝大多数太阳紫外线,为地球生物提供天然保护屏障。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首次在南极上空观测到因臭氧消耗而形成的臭氧层空洞。研究认为,这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等化学制品导致的恶果。氯氟烃进入臭氧层后,会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被分解并释放出氯原子,后者能与臭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而造成臭氧损耗。1987年,有关国家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一国际公约就禁止使用氯氟烃等多种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作出了具体规定。
亚拉巴马大学研究人员的新结果只是发现平流层上层的臭氧消耗速度在减慢。这种消耗据认为主要由氯氟烃等化学物质污染所致。在包含80%臭氧层的平流层下层,并没有发现臭氧消耗速度减缓的明显迹象。研究人员说,平流层下层臭氧消耗受多种因素影响,弄清其中的机理尚需进行更长期的观测研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