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发明时讯-知识文库

科学素质与知识结构

2003-08-01

  从长远和根本上看,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素质的竞争
  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在“知识结构”
  科学普及,是通过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教育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的社会事业。
  国民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从长远和根本上看,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素质的竞争。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发展起点低、人均资源紧缺等条件的限制,社会结构的转型将会经历很长的时期。当我们还没有离开半封闭的传统社会的根基时,知识经济时代却又旋踵而至。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面向二十一世纪,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20世纪的文化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文化,21世纪的文化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的文化。在国民素质的构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将是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用科学观点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的能力,具有在科学方法的启示下养成的科学思维习惯,具有从公民角度处理与科技问题有关事务的能力。具有科学素质的国民,能够理解大众传媒报道的一般科技信息的内涵和价值,能够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科技问题做出合理反应。
  国民科学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必须靠教育。系统的学校正规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科学素质的主渠道。中小学基础教育是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质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正规教育长期困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科普工作就应该更多地担起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历史重任。
  科学普及,是社会教育,是学校科学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原有普通教育中未能获得基本科学素质的人们,将通过科学普及来补课。而随着素质教育模式在学校教育中的确立,科学普及工作也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起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将步入一个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化社会”。学习,将贯穿人们生活的全部领域和人生的全过程。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各个环节,只有具备高科学素质的人才能胜任。可以预计,未来的科普工作将会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展现其全新的面貌。
  世界上有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列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于1996年3月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在阐述“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容时,明确提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已把科学普及工作列入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一切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该在新世纪的征途中牢记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科学普及的内容,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其中最基本的,是科学知识。
  在一般情况下,科学方法也大多是以知识的形态进行传播的,作为技能的科学方法只能是由个人获得有关知识后在实践活动(包括“活动教学”)中去感悟和把握。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深层的科学素质,应该引导和提倡,但因其内涵抽象,在科学普及的实际工作中难以作出具体要求。
  科学普及,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给所有的国民,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尽管每个国民对提高科学素质的追求都应该是无止境的。然而,在我国国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从政府着眼的科学普及,只能根据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和国家科普资源的状况,确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努力达到的具体目标,只能着眼于使国民尽早地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最终将表现为一个人的行为能力,而支撑这些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结构。
  科学知识结构三要素
  现代科学,可以从三个层次上理解,①科学是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②科学是为了获得上述知识而进行的探索活动;③科学是为保障上述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体制,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处在相互作用之中的社会事业。
  理解科学的这些视角,与米勒为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所制定的标准是一致的,与美国“2061计划”勾画普及科学知识基本框架的原则也是一致的。
  由此可以认为,反映科学素质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个部分构成,即“科学知识”、“科学活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适时制订
  《国民科普知识大纲》
  在世界史上,中西力量强弱大逆转发生在15世纪以后。在西方发生科学革命的同一时期,中国明清两代的士子们正在考场上比试着如何写好八股文,文章要“代圣人立言”。千千万万有读书条件的人们,从儿童启蒙时起,就开始接受这种训练,然后沿着秀才-举人-进士的台阶向上爬。占据他们头脑的尽是封建伦理的纲常信条,是由四书五经铺垫起来的经学知识结构,而与科学革命带给西方人的现代科学知识结构大相径庭。
  社会的进步,在于人的进步。人的进步,在于观念的转变。转变人的观念,在于教育。发生在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变革,兴学堂,废科举,其根本意义就在于:中国人接受教育的内容,实现了从儒学知识结构向科学知识结构的转变。登上20世纪中国舞台而演出最为威武雄壮大剧的角色,无不与知识结构的这一伟大转变有关。
  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现代的知识结构。
  当历史走到20~21世纪之交时,科学已成为人类文化的霸主,而知识爆炸带来的冲击,却使人们无从优择不断涌到他们眼前的科学知识。美国“2061计划”的提出,中国呼唤“素质教育”,在不同程度上都与这一现实有关。
  与19~20世纪之交中国人知识结构的转变不同,到20~21世纪之交,人们对知识结构的关注有两点,一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会通,二是知识选择的优化。科普工作千头万绪,应该找出一个为之凝聚力量的奋斗目标来。为现代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结构勾勒一个轮廓,要考虑到以下原则:
  1.它是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掌握的;
  2.切合国民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实际需要;
  3.与目前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内容相衔接;
  4.内容少而精;
  5.注意科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软化学科界限。
  订出一部《国民科普知识大纲》,此其时矣!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
  •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 多功能折叠翼轻型人力滑翔器
  • 智能型电动旅行箱
  • 双人水下漫游探寻器
  •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
  •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
  •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
  •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项目转让
  • 转让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
  •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寻求合作
  •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种植出来的未来产品生态包装容器
  • 2010年上海照明不用电
  • 2006年中国籍发明家将首次蝉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人类未来所需食物主要来源于一种"粮树"
  • 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奥运商机:能源几何?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美国高空太阳能飞机的目标是替代卫星
  • 飞行汽车:一个不再遥远的梦
  • 制造地球“空调” ?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专利检索 
    发明家论坛  | 请将inventsky.net加入收藏夹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 COCOON Counter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