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8年教委第一次评选全国重点学科点时,北大城环系人文地理学科以唯一的身份当选;去年教育部又一次评选重点学科,北大人文地理又以93%的高票排在第一(第二名中山大学为60%),从而以遥遥领先的绝对优势再度获选。我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北大人文地理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的周一星教授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学科领域——开创性研究 硕果累累
谈到这次北大人文地理以绝对高票当选的独有优势,周一星教授认为,首要一条在于北大人文地理其研究领域之广,是兄弟院校同类学科莫能与争的。人文地理学科实际包括四个大的方向:①城市与理论地理学:目前主要在做五项工作,即探讨开放条件下我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深化城市郊区化研究、深化都市区研究、我国城镇化制度创新和乡镇企业集聚研究、时间地理学研究。②经济地理学:包括工业地理、商业地理、城市经济地理、高新技术企业地理、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业等方向,本方向强调经济学与地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结合。③历史地理学:主要包括区域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研究、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地理学史的研究。④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主要从事风景名胜与世界遗产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规划等研究,主要特点是在传统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房地产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从而为城市及风景区规划、建设、管理带来了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周教授强调说,上述人文地理研究的几个方向都与“城市”有关,落实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则是为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城市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地理空间,是自然、人文复杂作用的开放巨系统,集聚了高密度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既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为强烈的地方,又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的地方。因此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8年北大地理系为了解除国人对地理学的不理解,采用双名法,在国内把应用的领域亮出来,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对外仍然保留“地理系”的名字,也就是这个道理。
学科本身的强势,更在于它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北大开创了沙漠历史地理研究和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闻名世界;北大最早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城市化研究;首创了中国的城市体系规划;北大在70年代第一个在地理系办城市规划专业,以强调区域观点、综合观点和理科思维区别于工科城市规划;在地理界,北大最早从事城市土地分等定级的研究,参加制订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等国家技术标准;北大设有国内首创和国内唯一的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为我国越来越多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名录而得到保护作了大量工作。郊区化、都市连绵区、时间地理学、区域创新网络、企业集群等人文地理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国际有很好的接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学术梯队——名者云聚 新人辈出
周教授不无感慨的告诉记者,北大人文地理的学科优势,是几代前辈学者和他们的后继者长期奋斗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时本学科点就汇集了一大批在国内人文地理学不同领域领先的著名学者,如侯仁之、徐兆奎(历史地理),仇为之、胡兆量(经济地理、区域地理),杨吾扬(运输地理),魏心镇(工业地理),他们的个人影响力和威望都非常高。在同一时期汇集有这么多知名学者,在国内其它院校的同类学科中屈指可数。在他们的率领下一批中青年学者迅速成长,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国家教委1988年第一次评选重点学科时,北大成为国内唯一的一个人文地理重点学科。
进入20世纪90年代,老先生们逐渐年事已高,陆续退休,但他们还活跃在学术界,影响尤在。更重要的是原来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已经成熟,顺利地接上了老一辈的班,如周一星(城市地理)、董黎明(城市土地)、谢凝高(风景评价)、于希贤、韩光辉(历史地理)、王缉慈(新工业地理)。同时又补充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大学培养的年轻博士和博士后,比较突出的如吕斌(城市与区域规划,日本东京大学博士)、俞孔坚(景观设计,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韩茂莉(农业历史地理,博士)、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美国Syracuse大学博士),柴彦威(城市地理,日本广岛大学博士)等等。可以说本学科点已顺利完成了学科带头人的更新换代和人才交接,比较完整的学术梯队业已形成。现在的队伍构成是:教授11人(55岁以下7人,45岁以下3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具博士学位10人。综合队伍规模、师资水平、年龄构成而论,阵容仍然可观。北大人文地理高层次、年轻化的教学科研梯队是它今后永续青春、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
国家建设——众智成城 贡献不凡
周教授提供给记者一系列重大项目和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资料。这些资料中清楚表明,北大人文地理学科点的教学科研始终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立足于服务国计民生、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促进城市文明进步。数十年来,在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理论创新的同时,积极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出谋划策,提供了一系列的智力支持。仅举一些通俗的事实性成就,该学科应用研究对国家建设的作用便不难令你信服: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城市人口统计标准的许多建议被采纳,取得良好效果;
——城市地理学倡导的城市体系规划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关村科技园发展战略规划”为国务院及北京市起动中国中关村战略所采纳;
——《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等传世著作已成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不可缺的理论依据;
——参加制定了国家技术标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等重要文件;
——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的扎实研究促成泰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批准的“人类文化遗产”;……。
目前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国家计委、科技部、教育部3个,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14个,国务院其它各部门重大项目12个,地方政府项目41个,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4个,国际组织资助或国际合作项目3个,合计77个,总经费千万余元。城环人文地理继续在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书育人——喜得桃李满天下
城环人文地理近年来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也是一派繁荣景象。这一方面表现在出版了一系列获奖级别和影响面大的优秀教学用书,仅1996年以来就有《城市地理学》(周一星,1997)、《开放后的中国》(胡兆量、韩茂莉,1996)、《中国区域发展导论》(胡兆量,1999)、《景观设计学》(原著:约翰西蒙兹,俞孔坚等译,2000)、《房地产开发》(冯长春,2000)……代表作之丰富,无法一一枚举。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为国家所重用的优秀人才——1996至2000年期间,从本学科点获得学位的博士生达67人,硕士生达95人。他们中不少在校读研期间就已锋芒展露,取得了若干重要科研成果,1996-2000年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就达200余篇。而大多数毕业后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做出了许多不凡的业绩,如史育龙(97年北大博士毕业),现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承担《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研究》获计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笔起草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时期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几个问题”的前期研究报告;如李贵才(92
年北大博士毕业),现任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福田分局副局长,多项重大规划设计项目主持人,获世界建筑师协会城市规划特别奖、建设部城市规划一等奖、国家级勘察设计奖;如……不胜累述,人文地理在教书育人上的成就由此可表。桃李结满天下,最是老师们感到欣慰和自豪的。
当然,学科的成长进步是离不开硬件设施作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的。据周教授介绍,北大人文地理自88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理科)基地以来,获得国家、地方和学校共计100余万元的建设经费支持。这些经费主要被用于建设人地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促进经济地理和历史地理资料室的建设,建立我系人文地理专业及相关研究中心的网站,推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网络期刊和十余种外文期刊索引数据库在我系的使用,等等。以上行为为本专业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的推动了教学和科研设施的现代化、规范化水平。在第二次获评后,本学科点全体师生都希望能继续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以保证它不断发展壮大。
新的世纪——期待着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谈到学科今后的展望,周教授对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对于机会,从大环境讲,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问题是前人和西方没有遇到过的,大背景为人文地理、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现实需要和创新空间;从小环境说,本学科点新一轮评选成功,将可能带来较高强度的投入,改善教学科研的环境。
挑战也是现实而严峻的。从国内看,兄弟院校人文地理发展相对迅速,如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给我们很大的紧迫感;而放眼国外,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要求我们在深入研究本国问题的同时,还要去研究外国问题,这一点上和人文地理发展国际领先的国家比,差距还很大。
在挑战面前,形成了今后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学科建设的主要思路:①继续吸引海内外拔尖人才,建设一支本学科一流、并高度国际化的师资队伍,通过出国访问、国际合作研究、吸收国外访问学者等方式,促进现有队伍的国际化;②建立人文地理科研教学新体系,重点发展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人地关系系统研究和教学领域;③参照国外同类的先进模式,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文地理教学和研究实验室,充实提高现有的“人地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④更多承担国家重大、重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取得更高质量科研成果,争取更多成果在国家及各省市、部委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作用;⑤继续发挥人文地理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更多的提高研究生的质量。
总之,北大人文地理学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坚持基础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建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先进的人文地理教学与科研基地。
期待着北大人文地理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在新的世纪里走向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