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其准确、可靠的预警预报为千里库区撑起了一张“安全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库区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目前,三峡库区已建立了专业监测点108个,群测群防点1689个,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已基本形成。据统计,仅2003年三峡库区就成功预报了巫山县福田镇莲花村茶树坡滑坡、开县渠口镇桃坪村滑坡、奉节县白衣庵柑子林滑坡等地质灾害489起,避免了人员伤亡,避免了直接经济损失近7000万元。
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处于暴雨频繁的亚热带气候区,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在三峡水库蓄水成库后,水面波动等因素会对一些坡体原有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率有可能会增加。因此,国家在投巨资对库岸进行整治的同时,还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对三峡库区蓄水后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采用网络技术,由群众和专业队伍进行分批分级监测。专业监测点主要布设在长江及其支流两岸,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遥测无线传输等先进仪器设备,重点对危及新县城、移民新场镇、主要交通干线及重要基础设施、农村集中居民点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群测群防监测点则针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随机性大,大部分分布于农村的特点,由各地镇村组织负责实施。每个监测点由3-5人按监测设计进行监测,负责监测工作的人员由地质监测站负责进行了基本技术培训,确保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可靠。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说,为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水平,近年来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着力研究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手段,将GIS、GPS、RS等先进成熟的高精尖技术引进到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领域,在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建立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降GPS监测网。国土资源部还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开展了全国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预警,并通过电视、因特网等媒体发布当日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