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追踪

 

核电能否解广东缺电之渴

2004-6-1 新华网

  目前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共计850万千瓦,广东就占了400万千瓦,将近一半,而随着岭澳核电站二期与阳江核电站项目的相继启动,广东核电在全国的份额将会更大。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电荒,人们没有理由不对广东核电寄予更多的期望。

  进入火热的5月,广东核电建设似乎也随着天气越发热了起来:5月21日,毗邻大亚湾核电站而建的岭澳核电站继完成7个专项验收之后,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竣工验收委员会专家组的正式验收。与此同时,迄今国内最大的核电项目在广东阳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前期准备工作……广东核电建设正呈现蓬勃兴旺之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广东电力供应这根弦正日益拉紧。截止4月底,广东电力负荷达到2373万千瓦,同比增长17.9%,居南方五省(区)首位。在此背景下,加快核电建设,缓解电力紧张局面,也就成为了广东核电建设的题中之义。

  为何是核电?

  据介绍,2003年广东自有电量为1436亿千瓦时,而其中统调煤电、统调油电、地方小火电占70%左右,水电、风电、抽水蓄能、核电占30%。有关专家称,由于广东能源匮乏,对煤和石油极度依赖外部输入,而目前广东酸雨覆盖面约为70%,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40亿元。从环保和经济角度看,广东省政府认为,核电这样的清洁能源将成为今后电源开发的方向。

  2003年12月,广东省第四次将阳江核电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是什么促使阳江对核电如此孜孜以求?“阳江市在广东属于经济较落后的区域,而建核电项目,计划中高达80亿美元的投资将带动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核电站将成为阳江的品牌,扩大阳江的知名度,带来更多的投资。”筹建中的广东阳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文泉一语道破天机。

  一个显著的效益是,核电站投产发电后,可以给当地税收带来巨大的收益。据了解,大亚湾核电站2002年实现利税数十亿元人民币,上缴各项税金超2亿元人民币。

  难得的机遇

  事实上,广东发展核电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国家发改委1月14日透露,未来几年中国将大力发展核电,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万千瓦,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有望达到6%。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介绍,这个规划意味着,从2004年起中国每年将至少批准建设两个百万级核电机组。

  国家相关政策的松动正在引发一场全国性的“核电大上马”。据了解,未来几年,上海临近省份的沿海地区将上马一批核电站建设项目,预计其总容量将在1300万千瓦。湖北省目前正为一个拟建的核电项目选址,力争使湖北成为中国内陆首个核电省份。此外,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也加入了筹建核电站的行列。

  而在所有准备在开发核电中大显身手的地区中,广东优势却得天独厚。广东省暨南大学能源专家朱卫平教授指出,广东是个一次性能源缺乏大省,随着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今后电力资源缺口将会更大,加上港澳的需求,这是个电力需求的大市场。

  有关专家指出,国家选定广东开发核电是因为其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从“地利”上讲,沿海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良好,核电所需的大型设备一般在300-500吨,只能通过水运,而取之不尽的海水也为反应堆冷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有“天时”和“人和”:广东改革开放早,资金筹措方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较集中,而人们对核电的接受也较快。

  核电的隐忧

  尽管如此,有关核电建设的争议依旧不绝于耳。

  “巨大的资金投入、不断增长的预算、日益积累的核废料都是未知的变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毅指出,过去40年中,核废料的处理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目前尚没有妥善处理核废料的办法。

  朱卫平表示,近段时间连续的“电荒”以及对今后更长时期内缺电的担忧推动了近期核电建设的频频上马。但值得警惕的是,不要因为一个“电荒”危机而引来又一个新的建设“核电站大跃进”。

  而广东核电集团董事长王禹民则认为,到2003年底,全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在全球供电量中所占比重为16%。而我国目前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核电装机容量890万千瓦,仅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我国核电发展规模过小,核电发电造价偏高,因此核电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无论如何,广东发展核电的势头已经不可逆转,阳江核电工程两台机组和岭澳核电二期两台机组已被列入广东“十一五”和“十二五”电源规划之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人士透露:上述两项工程完工后,广东核电投产容量将由现在的400万千瓦扩大到1200万千瓦,届时核电将占广东电力市场1/5的份额。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空天飞行系统
工厂生态环保化综合解决方案(图)
太阳能光电池管及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
微型太阳能电动个人助行车(图)
折叠翼太阳能电动汽车
模块化智能型立体车库系统(图)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图)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图)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图)
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太阳能·地能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图)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图)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种植出来的未来产品生态包装容器
  • 2010年上海照明不用电
  • 2006年中国籍发明家将首次蝉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人类未来所需食物主要来源于一种"粮树"
  • 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奥运商机:能源几何?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美国高空太阳能飞机的目标是替代卫星
  • 飞行汽车:一个不再遥远的梦
  • 制造地球“空调” ?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专利检索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