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追踪

 

“会飞的车”:未来的交通工具

2004-06-17 科技日报网

  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新型城市交通工具——会飞的汽车,正在以色列紧锣密鼓地研制着。再过两年,这种城市之鹰就会羽翼丰满,成为成型产品。这种新型交通工具为双引擎,可以像直升飞机那样垂直起飞和降落,噪音小,起降条件低,易驾驶。可用于各类紧急救援。

  在繁华的大都市,人口众多、楼群密集、交通拥挤等问题不仅给人们日常出行带来不便,而且给救护病人、救火救灾和紧急警务等造成困难。以汽车为运载工具,即便在法律上享有优先通行的便利,但在遇到严重的交通拥堵时,也会束手无策、无可奈何,难以及时到达指定地点;若以直升飞机为救援工具,着陆地点选择困难又成为最大的局限,在楼群密度过大的地方安全降落往往难以保障。因此,如何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把救护人员、警察和消防队员等及时运送到目的地,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是正在研制中的“城市之鹰”——一种使用涡轮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会飞的车”所追求的目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记者在“城市之鹰”的研制和试验车间,采访了该项目的负责人、以色列都市航空技术公司总裁拉菲·约理博士。

  在一部外型比轿车稍大一点的“城市之鹰”前,约理博士向记者简单地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城市之鹰’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叶片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就是在动力螺旋桨排出的气流通道上,安装一个百叶窗型叶片装置,控制气流方向,以获得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动力。”记者看到,“城市之鹰”的动力装置位于其后方,是一台水平放置、螺旋桨直径约为2米的发动机,在螺旋桨上方约50厘米处,安置着可以活动的百叶窗型叶片,两边则分别是驾驶员和乘员的座舱。

  约理博士说,“这是我们正在研制的未来城市交通工具的雏形。2003年1月23日,我驾驶着‘城市之鹰’进行了第一次飞行,之后,又成功地进行过多次飞行试验,飞行高度可以达到3000米。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进一步的风洞试验,相信再有两年时间,就可以制造出最后成型的飞行器——‘超级雄鹰’。”“‘超级雄鹰’为双引擎,其设计要求是,飞行速度每小时150-185公里,续航时间为90分钟,净重1156千克,有效载荷达770千克,最大飞行高度为2440米。”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有人制造出以螺旋桨为动力装置的飞行吉普车,并驾驶它升空。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由于一直未能解决飞行的平衡性和安全性等技术问题,研制“会飞”汽车的设想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也没有得到投资者的关注。作为空气动力学专家,拉菲·约理博士长期在以色列飞机制造部门工作,设计和试飞过多种机型,并且创办和经营过航空技术公司。通过对空气动力系统的精心研究,2001年,拉菲独创的“叶片控制系统”获得了美国专利,这也为他设计和制造安全、可靠的“会飞汽车”,解决了最核心的技术问题。

  正在研制的“超级雄鹰”将使用涡轮发动机,可以像直升飞机那样垂直起飞和降落,但没有直升机庞大、裸露在外的螺旋桨。因此,噪音小,起降条件要求低。另外,它使用电子控制系统和先进的合成技术进行飞行控制,无需使用操纵杆进行驾驶,使得高深的飞行技术简单、易学、易掌握。

  按照都市航空技术公司的研制计划,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将完成“超级雄鹰”的制造、系统集成和飞行试验工作。完成该项工作之后,将以合资企业的形式建立“超级雄鹰”制造公司,然后再需2-3年,方能将“超级雄鹰”最终投向市场。都市航空技术公司负责“超级雄鹰”营销工作的珍妮娜经理告诉记者,“超级雄鹰”的研制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目前关键是资金运作的方式。“3年来,我们投入到‘城市之鹰’上的研制经费已经超过200万美元,下一阶段的研制和试飞工程,计划需要投入700万美元。最终产品价格可能达到每架200万美元。而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计制造出各种用途的‘超级雄鹰’。”“目前,私人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对该项目都有非常强的投资意向。我们正在考虑采取何种合作形式,来加快项目的研究和试验进程。”珍妮娜说,“与此同时,公司正在为‘超级雄鹰’申请美国航空管理当局(FAA)的飞行许可。由于‘超级雄鹰’完全按照FAA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并且具有更加安全和实用的性能,因此获得FAA飞行许可证书应该是意料中的事。”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空天飞行系统
工厂生态环保化综合解决方案(图)
太阳能光电池管及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
微型太阳能电动个人助行车(图)
折叠翼太阳能电动汽车
模块化智能型立体车库系统(图)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图)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图)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图)
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太阳能·地能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图)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图)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种植出来的未来产品生态包装容器
  • 2010年上海照明不用电
  • 2006年中国籍发明家将首次蝉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人类未来所需食物主要来源于一种"粮树"
  • 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奥运商机:能源几何?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美国高空太阳能飞机的目标是替代卫星
  • 飞行汽车:一个不再遥远的梦
  • 制造地球“空调” ?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专利检索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