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信息

 

北京电荒之情况综述:今夏缺电达120万千瓦

2004-06-21 新京报

中国大饭店的一排照明灯后诸多高层建筑已经崛起。周边省份正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为保证北京电力供应承受着巨大压力。

  ■专题动机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以来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享受着全国各地省份提供的种种支持,包括电力。即使近年来在其他省份电力普遍匮乏的背景下,由于周边省份电网的保障,北京从1995年至今从没有发生过拉闸限电的情况。

  但是,今年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全国各地普遍缺电,自一季度以来已有24个省份拉闸限电,成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最紧缺的一年。据有关部门预测,北京今年夏季高峰时期的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950万千瓦,至今仍有120万千瓦的缺口,北京市正通过多种渠道弥补这个缺口,以确保北京市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本报记者的深入调查,意在呈现北京电荒的基本情况、成因及唤起北京市民、各在京机关单位节能意识,以期共同渡过电荒难关。

  本报讯 “北京地区今年夏季用电负荷将达到950万千瓦”,据北京电力公司预计,这个数字比去年增长近120万千瓦,增幅达14%.在该负荷水平下,北京电网内将有大量的变电站满载或过载运行。

  2/3电力靠外调

  据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隶属于华北电网的北京电网内共有地区发电厂14座,由于存在大量的老旧机组,发电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北京本地区电厂仅能提供北京电网所需电力的三分之一,其实三分之二主要从山西、内蒙古、河北和东北地区送入。据悉,比重还将进一步加大。

  然而,今天入夏以来,向北京输入电力的省份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周边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早已出现大面积的拉闸限电,为保证北京电力供应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据河北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说,一季度,河北南网用电负荷最高达150万千瓦,预计夏季供电缺口将突破200万千瓦。此外,山西省成为今年入夏以来缺电最厉害的省份之一,今夏用电缺口300万千瓦,今年一季度,山西全省累计拉闸限电43059条次,是上年同期的3.6倍,由于拉闸限电损失的电量高达4.1979亿千瓦时,是上年同期的8.6倍。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赵希正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预计今年夏季全网电力供应的缺口将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

  120万千瓦的缺口

  实际上,北京夏季电力资源紧张问题并非始于今日。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从1995年到2003年,十年时间里,北京地区的最大用电负荷增长了一倍还多。

  “今年夏天北京的用电形势十分严峻!”北京市发改委煤炭电力管理处处长陈铁成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据煤炭电力管理处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今年北京夏季最高用电负荷约为950万千瓦,除了华北电网提供的810万千瓦,再加上北京自备电厂的20万千瓦供电能力,目前尚有120万千瓦的供电缺口。

  北京市主管发展改革的副市长张茅在半个月前也曾公开表示,北京今年可能加入拉闸限电的行列,与全国各地一起承担节电责任。

  缺电的四大原因

  在北京市发改委不久前召开的2004年北京电力供需形势通报会上,有关负责人透露了造成北京地区用电紧张的四大原因。

  一是电力资源外紧内缺;其次,由于受到规划、拆迁和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北京的电网建设速度放缓;第三,煤炭资源的短缺,和北京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承担“黑启动”任务的十三陵蓄能电站80万千瓦的能力,同时给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制定的“黑启动”预案造成慢,甚至出现局部地区无电可供的局面。

  气温是造成北京用电负荷增长的第四个主要因素。

  从1999年开始,北京地区年最大负荷均发生在夏季,随天气的变化,北京地区最大降温负荷已达343万千瓦,占到总负荷的40%.

  局部将拉闸限电

  据电力部门统计,仅一季度就有24个省份拉闸限电,而北京,正在这个行列的边缘徘徊。

  在近日北京电力公司所做的一份电力应急预案中,拉闸限电作为最后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已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份“三步走战略”中,首先将实施大工业用户和企业的错峰、避峰方案;其次,采用负控限电手段有选择性的控制工业、商业、事业单位的部分负荷;最后,当以上二项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将以轮停的方式在局部短时间拉闸限电减少负荷。

  拉闸限电的原则为:在首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重要单位用电的前提下,先工业,再其他;先次要负荷,再主要负荷;先远郊,后近郊。

  尽管划分了拉闸的先后次序,但因为在北京的一些输电线路上,民用、商业、农业、工业等不同的性质的用户捆绑在一起,一旦到了拉闸这一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居民的生活。

  ■个案 清华大学电厂的变迁

  去年夏天,周厂长竟然意外地接到北京市电力局的电话,因为夏季缺电,对方问试验电厂现在能不能发电,“现在都停了,不会再发电了。”

  正对着清华大学北门,有一片古老的厂房,厂门上挂着的大木牌上,“清华大学试验电厂”几个红字已经历经风雨,模糊不清。在它周围,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车间里,发电机静静躺在那里。2年了,这个曾经轰动全国的惟一的高校试验电厂已经在人们的记忆里淡去了许多。

  历史要追溯到1957年,在当时国家进行“教育革命”的号召下,清华大学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自力更生,设计、施工、运行了全国首个也是惟一的集供电、教学、试验为一身的高校自办电厂。

  电厂的选址在清华北门的大石桥村。破旧的关帝庙当厂房,全校师生一起动手,搬砖添瓦,利用抗战时期日本人留下的2000千瓦的发电机,清华大学用上了自己发的电。

  1958年,周恩来总理来到电厂,对在那里工作的清华毕业生说:“我要向你们订货”。作为典型,电厂后来接待了朝鲜主席金日成的参观。

  参与过电厂设计的68岁的吕师傅说,当时2000千瓦的发电机已经比较大了,白天电厂送的电基本上满足了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用电,到了晚上,学校仅照明要用电,发的电还有富余,“因为都并了网,我们就对外送电,最多的时间,晚上学校只用几百千瓦,其余都送出去了”。

  “‘文革’时连长安街和中南海那一带都停电了,我们却从来没被拉闸限电”,曾在电厂工作了8年的吴老师说,按照北京当时的政策,只有有自备电厂的单位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试验电厂的周厂长“文革”时住在附近的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他印象更深刻,“当时国民经济上不去,缺电,我住的地儿一星期就拉闸三个晚上,周围全是黑地,就清华那一片还亮着灯。”

  电厂对外送电的历史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了80年代后期,北京不缺电了,晚上富余的电北京电力局也不要,“我们就在晚上把发电负荷降下来,否则太亏了”,周厂长说。

  校电厂往外送电的历史很快就随着北京和清华的迅猛发展而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1992年,尽管电厂换了新的3000千瓦的发电机组,但是发电量在白天也远远不能满足清华大学的用电量。“白天清华最高峰时要用2万千瓦”,后勤集团的李师傅说。到了90年代中后期,电厂的发电量连学校晚上的照明用电都供应不了。

  2002年,由于周边的居民区越来越多,考虑到环境污染,这座全国高校惟一的试验电厂被停掉,等待搬迁到其他地方。

  2003年夏天,周厂长竟然意外地接到北京市电力局的电话,因为夏季缺电,对方问试验电厂现在能不能发电,“现在都停了,不会再发电了”,周厂长说搬迁后的电厂将主要为学校热能系的科研和教学实习服务。

  ■链接 电力消耗量中国全球第二

  “勤俭持家”自古以来是中国人推崇的美德。但是,近年来国人节电意识的淡薄不仅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和财产损失,更成为电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电力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占用发电量水平还很低,资源和产量有限,而消耗量却在迅速增加。中国的电力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不仅电力如此,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为14.8亿吨标准煤,仅次于美国,但同期我国GDP却比美国相差甚远。若以单位GDP产出能耗来计算能源利用效率,日本为1,意大利为1.33,法德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中国高达11.5.另外,我国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比世界先进国家同行业的能耗水平平均高47%.也即,因为技术、设备落后,能源消耗太多,所以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得不品尝能源紧缺的苦果。

  有专家呼吁,解决电荒、煤荒、油荒等能源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以保护资源为目的的“资源节约法”,对企业的单位效益产出与能耗比例做出规定,大力改造、关停那些能耗过大、效益过低的企业。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空天飞行系统
工厂生态环保化综合解决方案(图)
太阳能光电池管及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
微型太阳能电动个人助行车(图)
折叠翼太阳能电动汽车
模块化智能型立体车库系统(图)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图)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图)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图)
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太阳能·地能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图)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图)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种植出来的未来产品生态包装容器
  • 2010年上海照明不用电
  • 2006年中国籍发明家将首次蝉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人类未来所需食物主要来源于一种"粮树"
  • 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奥运商机:能源几何?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美国高空太阳能飞机的目标是替代卫星
  • 飞行汽车:一个不再遥远的梦
  • 制造地球“空调” ?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专利检索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