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追踪

 

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2004-06-21 科技报  

  本报北京6月20日电 中国“第一飞天”杨利伟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见面,接受广大读者对他的褒奖———2003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掌声如潮起,座上尽豪英。与杨利伟一同荣获“2003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称号的还有:抗击非典第一功臣,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连年摘取中国专利技术金奖的工人发明家,宝钢股份公司运输部电气高级技师孔利明;世界上首次成功克隆大鼠的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驾驭“雪龙”号破冰船的极地之子,国家海洋局雪龙号极地破冰船船长袁绍宏;永不言败的载人航天领军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张庆伟;中国“枭龙”战机之魂,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杨伟;第一个敢说可以阻止SARS的巾帼英杰,军事医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陈薇(女);舍得在科技上投入的科技企业家,环宇集团公司总裁王拓宇;把生命最好时光献给三峡,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

  十位科技精英的奖品别具一格———每人一幅浓缩其鲜明个性和科技人生的书法作品。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倪志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光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宛,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石定寰,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齐让,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存厚,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郭华东,以及来自各大新闻媒体的评委等为十大科技新闻人物颁奖。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齐让,总编辑陈泉涌为采写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作者颁发最佳作品奖。

  2003年,科技的光芒尤为瞩目。科技日报先后报道了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中涌现出的上百位科技新闻人物,并于今年五月全国科技周、北京科博会期间评选出了十位杰出者。他们中有的在科技前沿拼搏攻坚,有的在抗击疫情时一马当先,有的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有的在科学考察中屡屡建功。他们将自己的忠诚、进取、严谨和智慧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科技事业中,他们先进事迹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崭新风貌的最佳注释。

  “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由科技日报发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法制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共十五家首都新闻媒体参与评选,河南省辉县市鼎立协办。

  左图为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在人民大会堂合影留念。右上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倪志福与发明家孙利明合影留念。右中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光英给杨利伟颁发奖状。右下图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中)和科技日报社社长齐让向曹广晶表示祝贺。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空天飞行系统
工厂生态环保化综合解决方案(图)
太阳能光电池管及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
微型太阳能电动个人助行车(图)
折叠翼太阳能电动汽车
模块化智能型立体车库系统(图)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图)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图)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图)
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太阳能·地能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图)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图)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种植出来的未来产品生态包装容器
  • 2010年上海照明不用电
  • 2006年中国籍发明家将首次蝉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人类未来所需食物主要来源于一种"粮树"
  • 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奥运商机:能源几何?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美国高空太阳能飞机的目标是替代卫星
  • 飞行汽车:一个不再遥远的梦
  • 制造地球“空调” ?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专利检索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