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与日俱增。加上人口数目的不断膨胀,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淡水资源明显短缺
淡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全球总水量约14亿立方公里,淡水仅占2.53%,且绝大部分被封冻在南极等地的永久冰盖中,人类真正可以利用的极少。我国的淡水资源也不丰富,按人均占有量在全世界排109位。在全国660个城市中,有357个城市缺水,121个城市严重缺水。
二、湿地面积不断缩小
湿地,作为物种的哺育地,具有过滤积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为候鸟栖息提供方便等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有“生态之肾”的美誉。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上个世纪全球湿地共丧失50%,由此导致了风蚀、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旱灾、洪灾的不断发生。
三、海洋生态破坏严重
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不仅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而且积极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地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上海岸带协调管理机制和海岸管理的法律框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海洋开发处于“无偿、无序、无度”状态,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导致“海—气”系统紊乱,气候变化异常,海平面上升;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四、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
在恐龙灭绝6500万年后的今天,地球正在发生着又一次物种大规模灭绝的危机。截止到上个世纪末,全球大约已有20%的物种灭绝。今天,大熊猫、东北虎、滇金丝猴、西伯利亚虎、亚洲黑熊、非洲黑犀牛、北美玳瑁、巴西红木等许多珍稀物种又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估计今后30年内,还将有10%至15%的物种注定要从地球上消失。
五、能源短缺威胁经济发展
据测算,到2030年,全球的化石燃料将被消耗殆尽。而水能、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由于受气候、自然环境和技术的影响和制约,短期内难以普遍开发,届时,“无米为炊”的窘境令人堪忧。
此外,土地荒漠化、大面积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在全球各地也不断出现。原因虽然多样,但也不乏人为影响,其中,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的人为影响尤为突出。
以上种种自然和人为灾害,明显地制约着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长此以往,势必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甚至毁了人类自己(这绝非“危言耸听”)。为了有效遏制上述不良趋向,保卫我们的家园,让子孙后代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善待地球,善待地球上的一切资源和能源,合理利用,科学发展,坚持走“防止和治理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