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人类社会,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 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集中, 使得自然界的财富被索取得越来越多,
随之投向周围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导致“生态危机”逐步加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局部地区社会动荡,这就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和很有意义的观点、思想和对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这类问题的报告、书籍和文章。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其中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概念。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发展观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围绕着可持续发展问题组织或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会议和行动。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这三次联合国会议一般被认为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
(1)《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当时人类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贫困日益加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共同采取一些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次会议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由联合国主持召开的。通过广泛的讨论,会议通过了重要文件――《人类环境行动计划》。这次会议之后,联合国根据需要迅速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形势需要,同时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而召开的。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根据形势需要,联合国在这次会议之后成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于2002年在南非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回顾《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一项新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10周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复杂谈判,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这一重要文件。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份重要报告
(1) 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的1972年,国际社会发生了另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发表了《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这一重要报告。
《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于1968年成立以后提出的第一个研究报告,这一报告于1972年公开发表后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唤起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极大关注,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这些讨论是围绕着这份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展开的,即经济的不断增长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退化和社会解体。到70年后期,经过进一步广泛的讨论,人们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即经济发展可以不断地持续下去,但必须对发展加以调整,即必须考虑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最终依赖性。
(2)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牵头,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世界野生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等国际组织一起,于1980年发表了《世界保护策略》这份重要报告,并为这一报告加了一个副标题: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资源保护(Living
Resources Conser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①解释生命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②确定优先保护的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③提出达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该报告分析了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如果发展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话,那么保护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地球具有使发展得以持续和支撑所有生命的能力,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二者应当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分析。这里的保护意味着管理人类利用生物圈的方式,使得生物圈在给当代人提供最大持续利益的同时保持其满足未来世代人需求的潜能;发展则意味着改变生物圈以及投入人力、财力、生命和非生命资源等去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虽然《世界保护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保护与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且反复用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它并没有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尽管如此,人们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发端源于此报告,且此报告初步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轮廓或内涵。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于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这份重要的报告。
1983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任命Gro Harlem Brundtland 为主席,成立了包括马世骏先生在内的由22人组成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要制定一个“全球革新议程”(Global
Agenda for Change),其中包括:
1)提出到2000年及以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环境对策;
2)寻找某些环境方面的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形成发展中国家以及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间的广泛合作,并取得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共同和互相支持的目标;
3)寻找一些途径和措施,通过这些途径和措施国际社会能够更有效地处理环境事物。
4)确定能为大家一致认同的长期环境问题及相应的保护和加强环境的有关措施。
经过近四年的时间,该委员会完成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这份重要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的总观点,并在这样的一个总观点下,从人口、资源、环境、食品安全、生态系统、物种、能源、工业、城市化、机制、法律、和平、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该报告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所谓的公平性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这里的公平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另一方面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这是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公平性在传统发展模式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伦理上讲,未来各代人应与当代人有同样的权力来提出他们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考虑自己的需求与消费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与消费负起历史的责任,因为同后代人相比,当代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处于一种无竞争的主宰地位。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的地位,
即各代人都应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2. 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这里的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资源环境就无从谈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3. 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不仅强调公平性,同时也要求具有和谐性,正如《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所指出的,“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占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这间的和谐。”如果每个人在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行动时,都能考虑到这一行动对其他人(包括后代人)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4.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性原则
传统发展模式以传统经济学为支柱,所追求的目标是经济的增长,它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立足于市场而发展生产。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世界资源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不断恶化,而且人类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物质仍然不能得到满足。而可持续发展则坚持公平性和长期的可持续性,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可持续发展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
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首先,人类需求是一种系统(这里称之为人类需求系统),这一系统是人类的各种需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其次,人类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阶段,旧的需求系统将不断地被新的需求系统所代替。
5. 可持续发展的高效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和需求性原则实际上已经隐含了高效性原则。事实上,前四项原则已经构成了可持续发展高效性的基础。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这里的高效性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
6. 可持续发展的阶跃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以满足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为目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