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在创新能力上仍有较大的差距。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各个环节。创新人才本身所具有的思维能力、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是创新能力的内因;营造严谨、务实、活性的学术氛围,必要的物理环境和创新机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外因。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为内因的优化确定基点。
其一,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在于基于观察、判断、想象为主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基于抽象、推理和演绎为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具体运用。中国学生往往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惯于在现有的知识中进行归纳和总结,但缺乏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自觉与能力,所以少有原创性的发明和创造。
其二,应培养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迅速,新的知识不断地产生,旧的知识不断地被替换。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自学能力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每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武器。从而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因此,除了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外,还要善于将所学的知识模块化,善于将知识模块整合和重构,以适应迅速更新的知识需求。
其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要的环节。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承受成功和失败的韧性;自我否定与超越自我的勇气以及包容、谦让、合作的德行。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多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现有的考试选拔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此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另一重要因素。
其一,营造严谨、求实、活性的学术氛围。其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当克服“满堂灌”、“作坊式”、“流水线”的培养方式,倡兴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堂教学、轻视现场实践的观念,提倡崇尚实践、善于实践的教学观念。
其二,营造必要的教学和实验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中国学生为什么在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学和公司有所创新其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国外大学能提供一流的实验条件。这几年,我国大学,尤其进入“211工程”的大学更新了一些现代化的实验设备,部分地改善了大学的实验条件,但与国外大学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实验条件的改善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三,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的机制作为强有力的保证。青年学生富有激情,思维活跃,这是创新的原动力。国外很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发明都来源于在校的学生。保护和激励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从机制来保证。
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大学自当将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精神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观念而去不辍追求,这也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