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报告之后,德国学生在国际评比中欠佳的表现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教育的争论,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联邦教科部部长布尔曼就此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背景
PISA是一项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及其成员国共同承担的学生基础能力国际研究计划,目的在于评估十五岁学生在完成规定教育内容之后,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举行,此后,每三年举行一次。参与第一次评估的国家共有32个,对每个参与国4500至10000名中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和科学能力。
德国29所中学近5000名15岁的中学生参与了抽样测试。2001年12月4日,德国公布了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中,德国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参与国中排名21,数学基本能力和科学能力在参与国中均排名20,如果把参与国学生的测试结果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德国中学生的测试成绩介于中等和下等之间。这一测试结果在德国各界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
要统一标准,更要对症下药
在过去的40年中,德国的教育联邦制一直被理解为合作式的“联邦制”。在这种体制下,人们追求的是“统一性”和“一致性”,只有在“一致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决议。这种教育体制是否适用于21世纪?德国是否需要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联邦政府是否应拥有更大的教育自主权?如何实施教育改革?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赫尔佐克认为统一的教育标准并非一定是好事。德国历史上几十种类型的文理中学被按照统一标准合并成了古代语言、近代语言、数理和音乐四大类,这项改革曾经被认为是成功的,但事实上,经过步伐统一的改革,很多原来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如:合并后,由于地区差别,小城镇不可能按要求设置四种类型的学校,而只能拥有其中某几种类型的文理中学,这样学生在转学方面仍然会遇到困难;尽管有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但许多教师按照各校指定的教科书组织教学,各校之间存在很大不平衡;由于各州、各校的教育要求不同,造成学生成绩差异很大,这些问题都未能通过改革得到解决。
德国合作式教育联邦制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非常不利于教育改革。某种程度上,是联邦制挡住了教育改革的路。在德国,若要对某些已被事实证明不再适时的规定进行修改的话,那么根据联邦制的原则必须得到每个联邦州的首肯,导致有些州因此放弃了势在必行的改革措施。
赫尔佐克认为,教育应是公众社会长久的关心热点,不应成为议会大选前各党派的竞选手段。教育改革应该对症下药,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1.师资问题。教师的能力应该成为招聘教师的一个条件,而不是盲目地只按照考试成绩来录用教师。此外,师范生的培养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有,由于教师这一职业属于终身职业,因此强化教师进修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计划问题。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强度都是通过教学计划制订的,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量往往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单靠法律条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教学课时问题。教学课时表决定了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即教学时间的分配,决定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因此,不对教学课时进行改革,教学计划的改革是毫无意义的。
4.教科书问题。教科书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由各出版社获州文教部批准后出版,而学校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某一种教材。事实上教材决定了有关专业的学习内容,因此,各校选用不同教材也就造成了各校教学水平的不同。
5.质量保证问题。学校虽然可以通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合适的教科书来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但是评价权的分散影响了其最终的效果。因此保证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方法是实行全国或至少是各联邦州统一的考试。这样,不仅学生和教师的成绩具有可比性,而且每个州的教育水平也有了相对客观的评比手段。然而,在德国只有少数的联邦州有勇气实行高中会考制度。
政府开出“未来教育”5味药方
为了对PSIA评估结果做出响应,德国联邦教科部部长布尔曼女士日前向公众介绍了名为“未来教育”的5个主要项目。
这5个主要项目是:从现在到2007年,德国联邦政府将投入40亿欧元,在全国新建至少1万所全日制学校,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制订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包括对教育目标和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效仿PISA行之有效的做法,建立一家全国性的独立教育评估机构;设立全国性的教育信息机构和独立的教育咨询机构;针对青少年学习能力低下问题,设立一些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由联邦和各州共同参与的项目,强调从小抓起,因材施教。
布尔曼女士指出,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如德国这样,青少年的才能如此下降,而且社会出身如此明显地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受教育的机会。有移民背景的青少年融合的速度也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德国的高中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也落后于同类国家。她说:“巴伐利亚州在高中毕业生比率上居于最末席,目前只有20%,实在是很低。德国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比率”。尽管过去四年里,由于政府推出贷学金改革和高教改革的成功,德国高校新生入学人数占同龄人口的比率从1998年的27.7%增长到2001年的32.4%,但远低于芬兰、瑞典等国家高校新生60%的入学率,甚至低于PISA统计中48%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德国获得接受高等教育资格的学生人数要低于其他工业国家,然而就是在这已经为数不多的学生中,还有25%的学生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德国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布尔曼女士表示,面对这种情况,联邦政府和所有联邦州政府都不能袖手旁观、坐视不管。她指出,自本届政府执政以来,联邦政府已经提高了28%的教育和研究支出,2003年联邦政府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政府预算将达到创记录的高度,93亿欧元的投入与1998年相比,增加了20多亿欧元。她要求各州“以联邦政府为榜样,保证教育和研究在政府预算中的优先地位”。
布尔曼强调,德国绝对不能固步自封,教育是全民族的责任,狭隘的地方政策和不负责任的党派之争,带来的只会是停滞不前和一事无成,目前的这种状况就是这些年形成的教训。联邦政府将负起责任,使德国教育重新在国际社会中具有竞争力。她最后说:“我希望,十年后德国教育能在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的国家中名列前5位,这是今后几年德国教育政策最紧迫的目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