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追踪

 

太空电梯长10万公里 出现俄美两个“版本”

2004-07-01 人民网

  美国太空电梯的设想  

  在许多神话故事里,人类曾幻想架起通往太空的“天梯”,现在,这一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报道显示,“太空电梯”变为现实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还出现了俄罗斯和美国两个“版本”。  

  俄罗斯太空电梯能把太空物资送回地球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太空电梯———这个曾被视为科学幻想的革命性工程,最近几年有了突破性进展。建造一部太空电梯的设想最初是由荷兰科学家提出的,此后欧洲太空署委托俄罗斯萨马拉太空大学建造一部可以把太空物资直接从国际空间站运回地球的装置。  

  俄罗斯版太空电梯的原理是:装有货物的太空舱从国际空间站通过一根30公里长、超级牢固的缆绳送回地球。缆绳用特别材料制成,进入大气层后,缆绳会燃烧掉,之后,货物依靠自带的气球继续落向地球。  

  目前,从太空返回地球非常耗时费力,而太空电梯的试验成功将解决这个问题。报道称,俄罗斯科学家的研制工作现已进入收尾阶段。俄罗斯科学家计划在2004年10月完成研制工作,第一次试验将于今年年底在“福顿”宇航飞船基地进行。太空电梯项目主任迈克·克劳夫相信,太空电梯工程一定会成功。俄科学家认为,这样的太空电梯除了为国际空间站运货外,还可用来探测其他行星。  

  美国太空电梯可让运载工具来回穿梭

  据美国媒体报道,西雅图高电梯系统公司负责人最近透露说,他们负责的太空电梯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技术研发。早在1970年,美国物理学家皮尔森就提出了太空电梯的概念。而美国航天局也认为,在未来50年,他们可能建造太空电梯。  

  太空电梯的理论听起来很简单,它的核心部分是一条距离地球表面近10万公里的缆绳。缆绳靠近地球的一端将被固定在可能位于太平洋中部的某个平台上,而另一端将连接到一个在太空中绕地球轨道运行的物体上,如人造卫星,用来充当平衡锤,而它本身所具备的动力能使缆绳绷紧,以便飞行器等运载工具能够上下穿梭。  

  要想建造太空电梯,必须把一个与地球同步旋转的人造卫星放置在轨道上,和缆绳连在一起,然后把缆绳重的那一端抛向地球,同时另一端在太空中展开。机械升降师能够从地面登上缆绳,把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甚至太空观光者从缆绳的一端送到另一端。  

  太空电梯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国际空间站需要的部件及“畅游太空”的游客,将通过这条缆绳被拉上高空,然后再“弹射”进太空轨道。用这种超级电梯将物体送入太空的成本只是目前各种运载工具开销的零头。  

  最佳选择是纳米材料

  美国西雅图高电梯系统公司的爱德华博士表示,建造太空电梯在技术方面完全可以实现。他说,目前电梯模型已经完成,重要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由于太空电梯要承受超强的压力,科学家们初步考虑将用时下最流行的纳米材料来制造太空电梯。爱德华认为,采用石墨纳米管是最佳选择。公司已经成立了由科技界名流组成的技术顾问团,投入约1300万美元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重点是石墨纳米管对太空环境的适应度,尤其是对太空垃圾撞击的承受力。科学家们还要考虑闪电、狂风、云层等自然现象对这个系统的冲击。  

  爱德华说,现在令科学家们最头疼的是研发资金短缺。虽然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筹集到约40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太空电梯的设计、制造及测试。但离完成项目研制所需的100亿美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的投资者认为,太空电梯回报周期太长,不值得冒险。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太空电梯的建成,将改变世界经济,为完成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缆绳把地球和人造卫星连接起来。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美电力竞价优化管理系统进入中国发电市场
“863”生物质气化发电示范项目取得进展
德国科学家发明油水混合燃料 柴油中含50%水
大喜大悲出灵感,情感刺激影响大脑创造力
太阳能空天飞行系统
工厂生态环保化综合解决方案(图)
太阳能光电池管及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
微型太阳能电动个人助行车(图)
折叠翼太阳能电动汽车
模块化智能型立体车库系统(图)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图)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图)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图)
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太阳能·地能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图)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图)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种植出来的未来产品生态包装容器
  • 2010年上海照明不用电
  • 2006年中国籍发明家将首次蝉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人类未来所需食物主要来源于一种"粮树"
  • 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奥运商机:能源几何?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美国高空太阳能飞机的目标是替代卫星
  • 飞行汽车:一个不再遥远的梦
  • 制造地球“空调” ?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专利检索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