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供应紧张已成事实。就在节电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之时,不知大家是否反思过:“为什么要节电?”从表面上看,节电是为了应对当前的电荒,只有节约有限的电力,才能缓和当前的缺电状况。然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上看,节电是对有限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电是一种资源的消耗品。无限开挖有限的煤炭资源,尽管解决了当前用电之渴,却令子孙后代能源枯竭。因此,节电是对各种资源的善待和尊重,是对转变增长方式的一种迫切要求。
早在5年前,我国就提出了经济增长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如何实现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却一直在困扰着当今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高耗能产业呈现了高速增长的趋势,已连续5年高于轻工业的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重新大发展是这一历史新阶段的主要特点。其中汽车、机械、钢铁、石化、建材、冶金等几大行业今年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里面有一个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关系问题。在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中,能耗只能算经济成本,企业可以通过资金去购得。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的不仅仅是经济成本,它同时伴生了许多社会性的问题,比如电力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等。这些社会成本需要政府来承担,需要通过政府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引导。
一直以来,GDP增量和增幅成为我们对经济评判的唯一标准。但谁也没有去考虑过,在同样的GDP背后,我们所消耗的能源竟是发达国家的数倍。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实实在在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健康度。因此,评价一个经济体系的健康指标,不仅仅是几项看得见的数据,更应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节电的呼声,迫使我们对一味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对“拣到篮里都是菜”的招商,再度进行重新审视。电荒,已向盲目追求数量增长而不顾质量提升的经济发展观念和现象提出了有力的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