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 中国政府对缺电问题的积极应对却正在带来一些其他问题。中国的发电厂无论新旧多使用煤炭做燃料,电厂的烟囱将大量的煤尘和硫化物排入了大气,多年来治理污染的成绩逐渐付诸东流,并殃及邻国的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虽然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但更令人头痛的是这一问题正在恶化。官方数据显示,空气质量数年来持续改善的趋势在2003年戛然而止。当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了2160万吨,是1998年以来首次突破2000万吨。形势的突变使政府在2005年之前将硫化物排放量降至1800万吨的目标看来已无望实现。
更糟糕的是,风携带着有害物质不仅吹遍了中国大地,也吹到了韩国和日本这些中国的近邻,甚至远达北美。所以,空气污染不断恶化不仅会损害中国人民的健康,还会给中国与其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带来麻烦。
一些政府官员已表示在经济增长方面要改变“重量不重质”的局面,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即不能将GDP仅仅等同于经济产出。然而一旦面临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电力短缺问题,这类高姿态言论就销声匿迹了。
对于中国周边地区国家的官员来说,无论何种措施,只要能够最大幅度减少本国上空来自中国的污染物,他们都愿意予以支持。不过他们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与中国对抗,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最强大动力。
日本环境省官员Segawa说,难以证实是否是中国问题加重了日本的空气污染。她说,一些仿真试验显示,日本酸雨中所含硫化物的10%到30%来自中国。试验结果显示,如果中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日本酸雨中来自中国的硫化物也会相应减少,但实际监测尚未能证实这一点。
日本协力银行在过去10年间已向中国提供了1450亿日圆的贷款,用以降低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但对于JBIC这样的国内机构,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类似作用的跨国机构而言,只有某国政府提出要求后它们才能向其发放贷款。困难之处在于,它们既要劝说中国政府为减少本国污染物排放而申请贷款,又不能让中国政府觉得自己成了中国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的替罪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