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知识文库

 

水利专家建议引三峡水库之水北上救黄河

2004-07-16 新华网

  中国水利专家日前建议,从水量丰沛的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北上400多公里“拯救”黄河及其支流渭河。这是三峡水库成库后,中国专家首次明确提出“调用”三峡水库的水来帮助缺水的黄河。三峡二期工程完工后,已经顺利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一周年。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专家建议的方案为:从三峡库区的重庆开县引水穿巴山、秦岭,在陕西咸阳附近进入渭河,再通过渭河向黄河供水。水利专家魏廷铮说:“受水区为黄河最缺水的地区,能充分利用三门峡、小浪底等已建成的大水库进行调节,解决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和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能从根本上恢复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据介绍,1959年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就曾提出从三峡水库引水济黄的设想。但当时有两大难题:一是要建大功率、高扬程抽水站;二是穿越秦岭的长隧洞在技术上存在困难。

  水利专家李世忠说,今天的技术水平完全能够解决这两个难题:大功率、高扬程抽水设备已在中国众多的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多条穿越秦岭的公路、铁路长隧洞已有建成先例。

  三峡引水工程以三峡水库为主要水源地,在重庆开县长江支流的小江建抽水站,将三峡水库之水提升至380米高处,通过长约315公里的输水隧洞和渡槽,以及120余公里的天然河道,穿过巴山、秦岭,在咸阳附近入渭河,然后顺渭河入黄河。

  经专家计算,三峡引水与渭河来水汇合,可加大渭河下游河床的冲沙能力,10年内可基本上将三门峡建库40年来淤积在咸阳至渭河口211公里河槽内的3亿立方米泥沙冲走,使渭河下游逐渐恢复天然冲淤平衡,解决渭河下游日渐危险的悬河状态。

  同时,三峡引水进入黄河,可以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功能,“人造”每秒3000立方米的洪峰,下泄冲沙,每年可因此减少黄河下游主河道泥沙淤积约1亿立方米,能使黄河下游主河道基本不再因淤积而继续增高,确保黄河下游长期安澜。

  黄河水利委员会7月15日宣布,历时25天的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圆满成功,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全线冲刷,6071万吨泥沙被送入大海,河道过流能力提高600立方米每秒。魏廷铮认为,调水调沙的成功,说明只要有每秒3000立方米左右的洪峰,完全可以减少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

  郭树言说:“引江济黄工程能比较彻底地解决渭河、黄河的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问题,从而恢复它们的‘生态生命’。”

  据专家们介绍,该方案已经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省市如重庆市、陕西省都对该方案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一些中央部门正在牵头组织专家组,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专题研究。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美电力竞价优化管理系统进入中国发电市场
“863”生物质气化发电示范项目取得进展
德国科学家发明油水混合燃料 柴油中含50%水
大喜大悲出灵感,情感刺激影响大脑创造力
太阳能空天飞行系统
工厂生态环保化综合解决方案(图)
太阳能光电池管及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
微型太阳能电动个人助行车(图)
折叠翼太阳能电动汽车
模块化智能型立体车库系统(图)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图)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图)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图)
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太阳能·地能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图)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图)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种植出来的未来产品生态包装容器
  • 2010年上海照明不用电
  • 2006年中国籍发明家将首次蝉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人类未来所需食物主要来源于一种"粮树"
  • 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奥运商机:能源几何?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美国高空太阳能飞机的目标是替代卫星
  • 飞行汽车:一个不再遥远的梦
  • 制造地球“空调” ?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专利检索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