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益发明

 

未来洁净能源的生力军

2004-08-04 科技日报

  提起太阳能,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些四处可见、泛着粼粼蓝光的太阳能电池板。然而,这种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方式规模小且转换效率低,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较大用电量的需求。为此,科学家希望有朝一日能建成靠太阳能发电的大型热电厂,即先将太阳光转换成热能,然后再靠热来发电,以满足人们日常用电的需要。科学家预测,在10至15年内地球上阳光充足地区将会出现大量太阳能热电厂,向世界各国提供洁净电能。

  实际上,太阳热发电原理早已为人所知。20世纪初研究人员就开始在屋顶采用槽式聚光镜获取能源:先将黑色管子里的油加热到400摄氏度,当油流过热交换器时将水蒸发成蒸汽,然后用蒸汽来推动涡轮发电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下,太阳能发电技术获得巨大改进。目前,槽式太阳能发电的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5%,也就是说1/6的入射光能可以转换成电能,而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只能达到10%。80年代末,美国研究人员在加利福尼亚建成一座功率为354兆瓦的太阳能热电站,它相当于一座中型热电站。但是,槽式热电站的劣势是占地面积大,它需要一条长150米,宽6米的槽,其发电成本是煤炭、石油或天然气的3倍。

  今年9月,西班牙政府通过一项新的法令,将原来每度电价从3欧分提高到15欧分。为此,西班牙计划于2004年建造一座欧洲最大的太阳能槽式热电站。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研究人员研究将吸附管内的油换成水,这样既可以节省昂贵的油,还可以将水直接蒸发。但在水代替油技术试验成功之前,吸附管内仍以油作为热载体。从目前进展情况看,该技术有可能在5年内实现,届时太阳能的利用率有望提高到20%以上。

  槽式发电并非是太阳能发电的唯一途径,有工程技术人员采用了别的方案,如塔式发电。他们采用上百个单反射镜(定日镜)从东向西跟踪太阳,反射镜将太阳光束照射到塔顶的热交换器上,交换器将吸收到的热导入盐溶液,加热后的盐溶液被泵到塔底,产生推动涡轮机的蒸汽。利用盐溶液的方法虽说不错,但溶液对管道和容器会产生腐蚀作用,为此科学家准备用空气替代盐溶液,用空气来传导热能。为解决空气导热性能差的缺陷,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容积接收器”,其原理类似吸水海绵,可将空气加热至1200摄氏度。当热空气吹过该接收系统时,系统吸掉空气中的大部分热量,并将加热后的空气直接鼓入涡轮机,推动涡轮机发电。该方案将来是否会取代槽式发电方案,目前还没有定论。从理论上说,塔式热电站的太阳能利用率可以达到25%。重要的是塔式热电站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而槽式发电在技术上已经成熟。

  除成本低于太阳能电池板外,太阳能热电站在太阳下山后仍能靠白天存储的热能来发电。存储热量需要储油罐或装载盐溶液的容器,这就要求有大的场地。将来肯定会有比上述热载体更好的介质,发现它们只是时间问题。总之,研究人员研究目标明确,近几十年内大型太阳能热电站将为人们提供若干个百分点的电能。

  从地理位置看,太阳能发电在南欧比较合适,如西班牙、希腊和希腊的克里特岛。此外,北部非洲也是理想地区之一,如摩洛哥就有足够的面积建造太阳能发电站,假如太阳能发电站遍布该地区,可以提供目前全球所需的电能。中欧地理位置较差,如德国缺乏足够的光照,无论是建造塔式和槽式电站都不理想,因此德国也只能是作为发电设备研究和生产基地,出口这类设备和技术,然后进口这种洁净电能。

  太阳能发电前景喜人,但关键还是电价问题。从目前看,太阳能发出的电每度为15欧分,尽管它的价格只是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1/4,但它还是比用化石燃料能发出的电要高,没有可靠的财政资助能以维持。专家们倒是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10至15年后太阳能热电站发出的电可以降至5至7欧分,可形成与传统发电展开竞争的态势。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美电力竞价优化管理系统进入中国发电市场
“863”生物质气化发电示范项目取得进展
德国科学家发明油水混合燃料 柴油中含50%水
大喜大悲出灵感,情感刺激影响大脑创造力
太阳能空天飞行系统
工厂生态环保化综合解决方案(图)
太阳能光电池管及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
微型太阳能电动个人助行车(图)
折叠翼太阳能电动汽车
模块化智能型立体车库系统(图)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图)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图)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块(图)
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太阳能·地能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图)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图)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 种植出来的未来产品生态包装容器
  • 2010年上海照明不用电
  • 2006年中国籍发明家将首次蝉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人类未来所需食物主要来源于一种"粮树"
  • 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奥运商机:能源几何?
  • 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展
  • 美国高空太阳能飞机的目标是替代卫星
  • 飞行汽车:一个不再遥远的梦
  • 制造地球“空调” ?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专利检索 
    发明家论坛  |欢迎随时给我们留言   请将inventsky.net加入收藏夹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