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速度很快,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养虾业自身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虾养殖污水几乎不经过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其后果是污染了当地的海域,破坏了沿海的生态平衡,导致养殖区出现大面积虾病的流行,沿海还出现赤潮现象,严重威胁养虾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而且廉价的手段来解决养殖污水处理的问题。
养殖污水的零排放,环保型的对虾养殖模式对我国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部中华科教基金会的支持下,湛江中联养殖有限公司和上海中鱼研究所合作,在全国率先对对虾养殖污水进行无公害处理,实现了养殖污水零排放。
2002年,湛江中联养殖有限公司与上海中鱼水产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养殖池排污水循环处理技术的研究项目。并被列为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项目。去年11月,“养殖池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建成投产后,日处理污水1200吨。
今年,在湛江市养虾业60%的虾池失收的情况下,他们同样获得了好收成,120亩虾池,总产虾142吨,平均亩产量1186公斤。这与他们采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有一定的关系。应用这套系统以后,他们采取的是排污填水,每天排污六次,每次约一分钟,更换虾池水,杜绝了大排大放和虾池的外来污染。
他们还开始探索轮虫(一种很小的生物)对排污水的净化效果,用轮虫滤食可有效除去小型浮游生物和细菌等。在净化养虾污水的同时,每吨污水可培养34.1克轮虫。利用排污水中的氮、磷等还能培养大量的卵囊藻,为养虾池塘控制良好藻相,保持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处理过的污水可定向培养有益对虾养殖环境的优良生物群落,循环使用养殖对虾,并可优化虾池环境生物群落结构,为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了保证。科技人员说,沉淀的污泥还可作为高效有机肥。今年养殖场第一季对虾面积120亩,30口塘,平均单池面积4亩。平均亩放苗25万尾,养殖期90天,总产对虾142吨,平均亩产1186公斤。
“养殖池排污水循环处理系统”通过四级处理方式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首先是通过轮虫,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吃掉,第二级是通过化学絮凝剂沉淀处理,三级是通过反冲式物理过滤,四级是通过生物净化,通过微生物来分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经过处理的虾池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在海水遭受污染时,能够再循环利用。
7月初,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率农业部有关专家组,来到湛江中联养殖有限公司的对虾养殖场,对养殖污水循环处理技术项目进行了鉴定。认为这项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专家说,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的好处是,一是对对虾养殖污水实现了零排放;二是养殖污水净化后,可循环使用来养对虾;三是可以收集农业有机肥;四是可批量生产单胞藻、轮虫等生物饵料。
据测算,平均每公斤对虾污水处理费为0.38元,对对虾的收益影响不大。而且,污水处理还收获轮虫等生物饵料和农用有机肥。这些都是鱼苗、虾苗、蟹苗等水产经济动物的优质开口饵料,此前,湛江的育苗场所需的轮虫只能从北方购进,每公斤的市场价达到40元。如此一算,污水处理系统做起来就要合算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