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直认为果蝇“头脑”简单,俗话说“没头的苍蝇”。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唐世明研究成果修正了人们的“偏见”。与人类智商差别极大的低等动物的果蝇,同样有着过目不忘、能够吸取经验教训的本领,具备高等动物的识别特征和具有复杂的视觉信息处理机制。他作为第一作者的《果蝇的视觉模式识别具有视网膜位置不变性》论文,发表在8月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以唐世明带领的课题组为主通过与德国同行合作,使用自行研制的一个细小飞行模拟器,观察检测果蝇的视觉模式识别能力,果蝇的身体包括眼睛都被固定在一个力矩测量装置上,果蝇虽然不能飞走,但所看到的视觉目标可以受果蝇飞行扭矩的控制移动,就像果蝇在不同的图形间飞来飞去一样。实验中,当果蝇试图转向某个图形时,身体会受到热惩罚,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而较多地转向另一个安全图形。唐世明的妻子许书平充当实验员,成功地操纵了这一实验,也成为发表论文的四位作者之一。
曾学习机器人控制专业的唐世明,发挥他学科交叉的优势,发现并证明了果蝇的视觉具有位置不变性,也就是说,当物体出现在视野的不同位置,或者物体按比例缩放、物体旋转一定角度后,果蝇仍然能够将这一物体识别出来。
外国专家评论所说,唐世明的这一研究成果证明,“仅具有简单神经系统的果蝇,可能使用了与高等动物类似的视觉信息处理机制,比如在灵长类动物上发现的重要的高级知觉机制”。这一发现,使得昆虫视觉与脊椎动物视觉在认知层面上统一起来,是昆虫视觉神经机制研究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