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电子技术和轻型复合材料发展液化石油气等替代能源开发混合电力汽车利用甘蔗渣等植物再生能源
时下,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两大突出矛盾。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世界石油的57%被消耗于交通领域。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目前约为8亿辆,同时还在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亿辆。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供给之间将开始出现净缺口,这个缺口将在2050年达到500亿桶。为了解决能源危机,世界上各大主要汽车厂商都在研究能够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汽车。尽管我国刚刚踏入汽车社会的门槛,但车用石油的比例已经高达33%。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国内汽车企业寻求新能源产品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上周,东风雪铁龙和上汽集团几乎同时发布了自己在新能源方面的计划。而我国第一款双燃料的私家车,将在下个月正式走向市场。
各大汽车厂商盯上新能源汽车
近日,3辆"超越三号"样车和一辆台架车,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通过科技部专家评审,标志着该批第三代洁净能源轿车样车通过了本年度的节点审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孙泽昌教授介绍,这些"超越三号"轿车,采用氢能源作为"燃料",具有不用油、不排烟、零污染的特点。为了迅速利用这些新能源技术,8月26日,上汽股份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签署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成员之一,上汽股份在"十五"期间已经通过"校企合作",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领域取得一定成果,成功试制了二甲醚城市客车、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燃料电池MPV等概念样车,实现桑塔纳3000型LPG单/双燃料轿车、申沃CNG城市客车、桑塔纳CNG两用燃料轿车等批量投放市场,在节能汽车、替代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上取得积极进展。上汽股份总裁陈虹向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项目将全面纳入上汽股份的自主品牌开发计划。上汽股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目标是在2008年奥运会前,小批量投产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并同步推进合资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型小批量生产;在2010年世博会前,规模投产混合动力轿车、客车,同时实现燃料电池轿车小批量示范运行。
同时,上周东风雪铁龙也正式宣布,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将于9月份推出双燃料私家车。这将是国内首款双燃料私家车,该车已获得国家公告生产许可。来自东风雪铁龙湖南销售代表的消息称,神龙公司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积极推广东风雪铁龙双燃料轿车,在北京、成都等地,拥有几万辆的保有量。其中,CNG产品市场保有量近7000辆,车型技术成熟,质量、安全、服务保障到位。而此次推出的双燃料爱丽舍轿车,将是第一款面向家庭的中级轿车。
与此同时,通用汽车有关人士透露,今年,作为国内第一款被投入日常运行的燃料电池示范车,通用汽车氢动三号将在上海进行为期两年的路试。而丰田汽车已与一汽签订协议,世界上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PRIUS(普锐斯)将于2005年内由长春丰越公司开始生产。
另据记者了解到的消息,以世界电池大王身份进入汽车行业的比亚迪公司,在纯电动轿车的研究方面也已取得新的进展。采用新技术,比亚迪使电动轿车的充电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加大一次充电后的可行驶里程。
四种途径"突围"燃料车记者了解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以下四种发展途径:一是采用电子技术和轻型复合材料,生产能耗低的产品,降低单车的平均油耗。二是发展替代能源,如使用液化石油气(LPG)、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等,作为汽车燃料,实现汽车能源的多元化。三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开发油电混合、气电混合、电电混合的动力汽车,减少石油消耗,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四是发展再生能源,如利用甘蔗渣等植物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的动力,利用太阳能,作为汽车的动力等。通过以上四种途径,促进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工业向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新型汽车工业过渡。汽车能源多元化和汽车动力电气化的发展趋势,预示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全面展开,汽车燃料将经历一个多元化的中间阶段,最终逐渐转向氢,汽车发展也将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过渡到混合动力汽车,最终走向燃料电池汽车。
另外,国家标准委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我国第一批共6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将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首辆国产混合动力车年内将上路行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