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的投资是否过热,是这两年媒体“曝光率”不断攀高的话题。以去年我国汽车销售440多万辆为基数,如果年增长率为10%,那么10年后的汽车销售量就会达到1100多万辆。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增长29.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看,上半年全国新开工项目近10万个,同比增加1.8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2%。其中有8个省(区、市)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超过50%。
上半年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反弹和扩张,成为投资增长过快的“中坚”。上半年纺织业投资增长40.6%,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4.5%。
在12个产能过剩行业中,汽车行业的投资并不算最高的,但8月1日由新华社发表的《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的文章特别点到了汽车行业投资增长速度过快。
投资过热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房地产和汽车需求爆发性增长拉动钢铁、电解铝、纺织等生产资料部门产能扩张。
2004年2月,汽车产业虽然逃过了国务院“产能过剩”的名单,却躲不过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总局联手全面开展的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4天后,银监会《关于开展部分行业贷款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再次圈定汽车行业,专项检查其贷款情况。
但也有分析称,2003年中国汽车保有量2400万辆,每千人拥有汽车只有十几辆,同每千人拥有120辆的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同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十六大提出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近2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每年递增7%以上的速度。按照GDP和汽车增长率的弹性系数来看,可以预计未来20年是中国居民汽车消费总体处于高增长阶段。
一时间围绕这个话题是众说纷纭。汽车业的投资热情高,根本原因是这一领域依然可以达到较高的收益率。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可能会无视政府产能过剩的警告,继续增加投资。在这场鲸吞蚕食的投资战中,我们还发现了政府的身影。
由于投资审批制转为核准、备案制后,一些地方采取以大化小或越权审批项目的办法,躲避正常的核准或备案手续,使得许多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项目堂而皇之地开工建设。
如山东省政府在核准德国蒂森克虏伯与天润曲轴公司的并购项目时,有关部门将一个超过1亿美元、按规定应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投资项目,分拆成9500万美元的项目,直接由山东省地方有关部门核准。
据了解,跨国公司是大型项目的主要投资者,目前已有数千亿元资金觊觎国内汽车市场,日产、通用、大众、丰田等跨国汽车巨头,纷纷抛出其在华投资或增资计划。德国大众将在未来5年里在中国投资60亿欧元,其中60%将用于新车型开发;日本丰田计划与广汽集团合作投资300亿日元,从2005年始国产丰田佳美,长期生产能力达30万辆;日本本田将与东风利用原武汉万通现有厂房,组装生产本田CRV越野车,并最终达到24万辆轿车的生产规模;韩国现代扬言在今后10年内,其全球产能约1/5将集中在中国内地,即2010年在中国的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开工的新汽车项目主要有北京现代第二工厂、上汽的罗孚项目、一汽丰田第三工厂等,投资规模都在10亿元以上,这些都没有在政府的审批中遇到阻碍。
这些海外项目却大都得以顺利实施。
8月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登出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银监会五部委共同签署的《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通知发出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
而此前几天,国家发改委就已通过各种途径发出信号,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此次国家发改委发出的“金牌令”,矛头所指很明显是冲着产能过剩行业去的,作为产能过剩行业之一的汽车业,自然是“清理对象”。
这些政策及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防止汽车行业的新一轮盲目投资,促进汽车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