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目标是将无人驾驶和远程控制技术装备到部队,到2010财年,美军三分之一的纵深打击作战飞机将是无人驾驶飞行器……。--摘自美国《200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美军在未来技术装备发展把无人驾驶飞机列为重要的位置,因为在实战中,无人飞机确实给美军露了脸,在美国对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当中,一架"拓荒者"无人驾驶飞行器盘旋在伊拉克士兵上空,他们竟然因此而向美军投降,无人飞机的重要和特殊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也在引进和研制无人飞机,这标志着武器装备新技术又掀起一项革命浪潮。
一、越战首用,为减少侦察人员伤亡。
美国防部利用无人驾驶飞行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早在越南战争时代,美国防部就使用了无人驾驶飞机(如:BQM-34A"火蜂")和遥控飞行器,不同类型、形状、型号和能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一直服役于美国武装部队,主要用来从事情报搜集,监视、侦察,以及目标探测活动。但局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准,再加上回收时存在重要技术难题,成功率非常低,当时采用降落伞和阻拦网技术,现在流行的全自控或遥控滑行着陆技术由于条件所限难以作到。美国防部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无人驾驶飞行器方面的投入的资金超过60亿美元。尽管投入了巨资,美国武装部队当时既没有一整套使用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最佳操作规程和战术策略,也没有建成一支强大的无人驾驶飞行器部队,由于技术问题和缺乏作战能力,大部分无人驾驶飞行器计划被搁置。早期的无人驾驶飞机除了具备让飞行员免受伤害的优势之外,几乎没有展现出比有人驾驶飞机更多的优势。
二、时势造"英雄",当今高科技让无人机崭露头角。
现在对优秀飞行员确切的评价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和他体重相同的黄金等值。现在连军事强国都感到培养能驾驶最先进的战机的飞行员是非常不容易的,培训周期长、耗资大和配套要求高,另一方面,军用飞机的研发费用、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呈直线上升趋势,美国正在研发最先进的F35多用途隐型战斗机,采用多国参与共同投资,可见开发新机型费用之高。于是军事强国们把目光又投向无人机的开发上来,而且现在的科技水准和越南战争时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近年来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和小型化、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学的研究成果以及超精密技术的发展,时势造"英雄",当今高科技让无人机崭露头角。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装备的"先锋"无人机对伊拉克和科威特执行了533次空中侦察、指示目标、战损评估、校正射击任务;在1999年的"联盟行动"中,无人机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战场实施侦察和监视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2002年,美国空军"全球鹰"无人机通过向指挥员提供战场精确的视野来支持"持久自由"行动。"全球鹰"无人机已经在50次作战任务(1000小时飞行时间)中提供了15000多张潜在敌军目标的情报、监视和侦察图像。
三、反恐频频展露身手,令世界为之瞩目。
阿富汗战争开始后,由于山多的原因,美军就不得不加强空中侦察,以及时了解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活动情况,为此美国空军派出了"捕食者"、"猎人"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率先上阵。2001年11月15日,"捕食者"向塔利班停车场发射了两枚"海尔法"导弹,"基地"组织的第二号人物穆罕默德-阿提夫在这次空袭中毙命。"捕食者"还再次显示惊人的侦察能力:当"基地"组织的一名重要头目在一座楼房内秘谈,恰好位置靠近窗户,被美军一架正在该区域上空盘旋的"捕食者"无人机捕获住,地面控制站的人员将信息传给情报中心,经过比对确认后,美军战机迅速赶来,整个大楼被激光制导炸弹夷为平地。2002年11月4日,美国中情局官员接到情报,得知拉登的助理、也门"科尔"号驱逐舰爆炸案主犯、"基地"头目哈里斯,正与几名手下乘坐一辆越野车高速行驶在也门西北部地区。根据线索,美国的一架"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很快发现了目标,实时把红外线图像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某个遥远的地面指挥站,随后它根据地面指令向那辆越野车发射?quot;地狱火"导弹,将那伙"基地"分子全部歼灭。
四、技术进步,使无人机"花样百出"。
2002年5月25日,波音公司研制的 X―45A无人战斗机的验证机成功地完成了首飞。该机在14分钟的飞行中,飞行速度超过360千米/小时,飞行高度2280米,武器系统采用内挂设计,机身中线两侧各有一个武器舱,能够根据作战需要携带JDAM和小型精密制导炸弹等。2002年7月31日 据英国《简氏周刊》报道,美国波音公司在秘密研制10年之后,推出它的惊世之作隐形无人?quot;猎鸟"( B i r d o f P r e y)。该型机的技术样机于2002年10月18日在圣路易斯揭开其神秘面纱。它具有极低的雷达反射截面、全新的隐形外观、优秀的隐形特性,达到了白天隐形的目标。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近日宣布,曾经参加过作战行动的RQ-1"捕食者"无人驾驶飞机(UAV)最近在飞行中成功地发射了一架微型无人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飞行中的无人机自携带并发射另一架微型无人机。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NAVAIR)的飞行网络中心战(NCW)实验室2003年3月31日在马里兰州的韦伯斯特靶场利用"美洲牦牛"("Hairy Buffalo")飞机成功地演示了空中控?quot;航空灯标"(Aerolight)无人机,在飞行中有条件在机上控制无人机及其传感器并发挥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集节点的作用。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最近与波音公司签订了无人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合同,按设计要求,以新型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无人机将大大延长无人机的空中连续飞行时间,新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能使无人机在空中连续飞行数周,而不是现在的几十小时。目前世界上无人机中最大的一种"全球鹰"开始提前服役。该机是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续航时间大于42小时,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实时图像,对大面积区域进行监视。该机实用升限20500米,活动半径5560千米。主要设备有:对地搜索雷达、光电探测系统、红外探测系统、威胁报警系统和雷达干扰箔条投放系统。"全球鹰"可通过卫星数据链把侦察到的图像信息实时传输给地面站,该机能在20000米的高度准确识别停放在地面上的各种飞机、导弹和车辆的类型,故有"大气层人造卫星"之称。
无人机在现代高科技战场中的突出优点和惊人表现,使许多国家都在竞相开发。目前全球约有4.8万架,2010年将剧增至12万架。现在数万架无人机中大多属于战术侦察机,主要用于战场警戒、搜集情报、目标跟踪或毁损评估。随着时代进步,有人战机逐步退出天空,未来的天空将是无人机的主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