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津塘沽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已经可以产生出口感不错的淡水 新的途径 “喝吧,你现在享受的是部长级待遇呢。”赵亮一边给记者接了杯刚产出的淡化海水,一边开玩笑说。 赵亮是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所的工程师。6月18日上午,记者和赵亮,以及该所另外两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来到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盐场的日产10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科技示范工程。 这一示范工程产水已经约半年了,但并没有24小时投入运转。我们到了以后,设备才开动起来。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原本混浊的渤海水变成了清澈的淡化水。 下午4点多,大家等来了前来参观的一位部级领导:中纪委、监察部驻科技部纪检组组长吴忠泽博士。这一阵,不时有人来参观这个示范工程,喝这里的淡化水。而据天津海水淡化所网站报道,此前不久,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曾去视察,品尝淡化水后,连连称赞淡化水的“口感很好”。这的确是一个“示范工程”,技术人员还在继续调试和改进设备工艺,此外,由于没有采取隔音措施,主车间里那台能量回收装置发出的噪声简直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但不管怎样,它代表着天津乃至全国缓解水荒的一个新的途径:海水淡化。 天津是中国最饥渴的城市之一。北京缺水,天津更缺水。北京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300立方米,天津呢,只有160立方米。目前,天津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靠外调的滦河水和黄河水,但外调水的供应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即使今后有南水北调的水可以补充,其供应能力和价格如何也是一个问题。 不仅如此,天津市自来水集团公司海水资源项目技术负责人王静告诉记者,天津正在实施工业东移,建设滨海新区,预计滨海新区今后每天将需要数以百万吨计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在这种背景下,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就成了毗邻渤海、有着153公里海岸线的天津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方向。 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包括蒸馏法和反渗透法等。其中,蒸馏法是将海水加热汽化,再使蒸气冷凝而得到淡水;反渗透则是给海水加压,使淡水透过特殊的膜而盐分被截留的方法。目前国际上使用得最多的是反渗透法,而蒸馏法比较适合于有热源的场所如发电厂等。 今年4月,天津召开了一个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国际研讨会。会上,国际脱盐协会技术委员会主席利昂·阿维尔布奇将海水淡化称为“在水危机和水污染的厄运和困境中开辟新水源的惟一可行的希望”。 同月,天津市市长戴相龙主持召开了一个关于海水资源利用的座谈会。据天津海水淡化所所长助理阮国岭博士介绍,戴在这次会议上称,“发展海水淡化的重任要落在天津的肩上”。 根据《天津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到2007年,天津将形成年产淡化水5000万吨的能力。而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有的领导甚至希望步子迈得狠一点,快一点,“水不够的话,工业东移的战略就没法实施,领导着急呀”。 不仅仅是天津,从辽宁、山东到浙江,各地一些新的海水淡化项目纷纷上马或准备上马,天津、青岛等城市还想争取让市民在两三年之内喝上海水淡化后的“自来水”。同样是在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宣布将从今年起组织实施城市节水和海水利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鼓励各地组织项目申报。 水价之重 每吨淡化水成本多少,是多年来制约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天津采访时,一位出租车司机对记者发表了他对海水淡化的见解:“如果谁能搞出便宜的淡化海水,就可以去拿诺贝尔奖,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那么,如今海水淡化的成本究竟降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呢? 天津海水淡化所阮国岭博士说,每吨淡化水的成本约为5-6元。他还说,过去十几年来国际上海水淡化的能耗指标已经下降了70%-80%以上,目前一个日产10万吨级的淡化水厂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每吨0.6美元左右,今后海水淡化的成本肯定还会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估计不会有以前那么大。 阮国岭还说,由于渤海的污染相当严重,加大了处理的难度和成本,需要消耗更多的处理药剂,因此,天津的每吨淡化水成本要比大连、青岛等城市多上几毛钱。 而国内甚至有人提出,每吨淡化水的成本已经可以降到每吨4元以下。其理论依据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降低淡化所需的能耗,而核能是大规模海水淡化比较经济的一种能源。 据清华大学新闻网及山东人大信息网报道,山东烟台核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在去年获得国家批准,项目约需16亿元投资、日产淡水16万吨,计划由北京豪信投资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筹集8亿元,申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补助1.5亿元,其余申请银行贷款;项目将采用清华大学核研院提供的核供热堆,成本约为每吨3.75元,大大低于自来水经过深度处理达到相同水质的成本。 但有专家对这一估算成本表示怀疑。 记者联系到了清华核研院副总工张亚军。他说,项目建议书中提出的投资和淡化规模等都有可能进行调整,而每吨3.75元只是初步估算的一个数据,他们正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成本进行重新估算,目前估算结果还没有出来。 如此看来,淡化海水成本能否降到每吨3.75元得先打上一个问号。那么,按照阮国岭等很多专家的估计,建设一个日产10万吨级的淡化水厂成本可降到每吨约5元的话,其价格仍然远远高于国内所有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不过,一家海水资源开发公司的老总却对海水淡化产业显得比较乐观。他告诉记者,水价在往上涨,海水淡化的成本则可以往下降,预计在三四年之内,当水价涨到每吨5元以上,超过海水淡化的成本时,海水淡化就有钱可赚了。 还有专家称,南水北调的成本可能在每吨6元以上,如果是这样,与南水北调相比,海水淡化已经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了。 成本之外 种种迹象表明,海水淡化已经受到了政府高层的重视,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将成为缓解中国水荒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即使成本真的降下来了,海水淡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无论蒸馏法还是反渗透法,都会有浓盐水产出。在国外的开放海域,浓盐水的排放多是冲稀后直接排到海里,而这种具有多种化学添加剂的浓盐水入海后,将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因此对受损渔民进行赔偿。而上述那家海水资源开发公司的老总称,以后不会将浓盐水直接排到海里,而是打算用来晒盐,从而实现“零排放”。 不过,从事了数十年海水淡化研究的天津大学王世昌教授在今年4月举行的天津海水淡化与利用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将浓盐水排入盐田晒盐的方案并不够成熟,海水预处理过程中加入的若干化学添加剂可能通过盐田的饱和卤水间接流入海中,而这些添加剂对盐田生态和结晶效果将产生何种影响也值得研究。 此外,当人们对海水淡化投去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光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依然受制于人。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中心高从土皆研究员认为,中国海水淡化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相关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海水淡化所需的反渗透膜仍依赖进口,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则仍处于工程示范阶段,海水淡化装置总体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优化的水平也比较低。 可堪佐证的是,在塘沽盐场那个被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日产10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科技示范工程中,尽管天津海水淡化所等单位共申请了19项专利,但示范工程中最核心的两个设备,即反渗透膜和能量回收装置,都是进口的美国产品。 另据媒体报道,天津一个预计于今年10月出水的日产两万吨海水淡化工程将采用一家法国公司的设备,一家新加坡公司则在另一个日产10万吨的海水淡化工程中中标,还处于“示范阶段”的国产技术显然落在了下风。 但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国产技术至少已经可以拿出来“示范”了,据说天津海水淡化所和杭州水处理中心等单位已经开始具备建设日产万吨级以上装置的能力,而十多年前,天津大港电厂的两套日产3000吨海水淡化装置只能从国外进口。 从事了十多年海水淡化研究的阮国岭博士,这两年从科技部等部门拿到的经费也明显增加。他说,就在几年前,他还因为经费不够,导致一些研究结果停留在图纸阶段。 “如果不是国家严重缺水,可能也没有我们这些搞海水淡化的人发挥的舞台。”他对记者说。 ■相关 比开源更重要的是节流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而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50立方米,将列入严重缺水的国家。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届时用水总量为7000亿-8000亿立方米,预计用水量已经接近可利用水量的上限。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我国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