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发明研究经验交流

资源紧缺使汕头市民关注节约——小能耗创造大效益

来源: 大华网-汕头日报 2005年10月24日
 

   不知你发现了没有,汕头市民原本平静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多了类似“错峰用电”、“油荒”、“缺水”等连串的小插曲,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资源短缺也拉响了警钟。节约,再度成为汕头市民共同关注的话题。资源短缺对经济影响明显

  记者近日从市有关会议上获悉,因为电力紧缺的影响,今年来单澄海区便减少了22亿元的工业产值。资源短缺,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3.1%,全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我市资源十分短缺。煤炭、石油全部由外地供入,人均拥有常规能源储备不足30吨标煤,不到全国人均储量的二十分之一;电力紧缺,今年停供负荷最高峰达40万千瓦;人均拥有淡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人均耕地只有0.16亩,远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而联合国划定的警戒线是人均0.8亩。另一方面,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低利用率和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地表水和地下水源污染严重。加快发展必然要解决这些“瓶颈”,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节能路灯一年省下170万电费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局面,我市不少行业、部门先动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路灯建设成功引入节能系统和自动化监控系统,全市70%的路灯纳入了节能监控系统,自动化监控按“需”亮灯熄灯。运行一年多来,有效地节约了电能180万度,节电率达17%,节约电费170多万元,凸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全市工业园区整合为7个,收回闲置土地59宗、1691亩,并全部重新安排出让给工业企业。建筑节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后,我市初步建立起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施工图审查制度,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要求的施工图不予审查通过。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取得突破,自2002年1月1日起,特区范围内新开工建设工程项目全部使用蒸压灰砂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顺利实现“禁实”目标,对节约土地资源和节约能源起到明显作用。市升达混凝土有限公司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掺合提高商品混凝土质量,变废为宝,目前粉煤灰年使用量2万吨,折合可节约水泥近1.3万吨,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率达100%。南澳县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积极发展风能发电,先后从瑞典、丹麦引进安装了74台中大型风力发电机,安装了5台国产风力机和国内首台350KW立轴式风力机,总装机容量达26930千瓦,年发电达7500万千瓦时,创值约4900万元,目前已成为亚洲海岛最大的风电场。

  作为全省6个创建节约型城市的试点之一,今年9月,我市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突出推进节电、节水、节地三个重点,抓好贵屿废旧电器资源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清洁生产、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项目、生态示范区等四个亮点,以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破解资源困局。将突出抓好电力、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依法加强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新建民用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进工农业节水,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全市行业取水定额指标体系。加强用地规划,实行严格土地保护制度,优先保障工业和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尽快将贵屿镇建成全国废旧电器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园区。发展清洁能源环保产业,争取到2010年南澳县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把南澳建成产业化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节约有赖于技术支撑,记者获悉,我市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的发展,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支持。相关阅读: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回首页】 【论坛】【留言板】【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坐享新能源离我们多远
可再生能源呼唤投资商
新能源发电打破火电时代
我国将尽快制定能源法
上海世博园区着力打造可再生能源新亮点
  更多文章
太阳能空天飞行系统
工厂生态环保化综合解决方案(图)
太阳能光电池管及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
微型太阳能电动个人助行车(图)
折叠翼太阳能电动汽车
模块化智能型立体车库系统(图)
太阳能·风能协同海水淡化系统(图)
模块化智能型生态环保住宅(图)
生态型绿色系列复合材料建筑模图”,这次研制的太阳能水)
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太阳能·地能协同供应系统 (图)
复合材料公路模块(图)
建筑一体化太阳光热系统
太阳能、地能空调系统 
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技术
油气井井下径向群钻系统(图)
老油井再生井下处理技术及设备
全天候太阳能光热灶(图)
太阳能光伏灌溉系统技术项目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装置技术
提供多功能太阳能旅游景区清洁机
 
模块化生态建筑
住宅模块化解决方案
 
 
地址:北京大学科技园      发明时空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629130、8267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