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北大环境学院硕士何钢,作为中国青年的代表之一,应邀参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青年论坛。论坛结束后,世界100名青年代表共同发表了《我们的气候,我们的挑战,我们的未来——2005年蒙特利尔国际青年宣言》,发出了世界青年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特别的声音。何钢同学努力在大会期间传达中国的声音,同时还用笔记录下了他内心的丰富感受。本网特予发表,以飨读者。
11月23日至28日,我有幸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和来自全球26个国家的近100名青年代表,一起参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青年论坛。会后,作为这次论坛的重要成果,我们发表了《我们的气候,我们的挑战,我们的未来——2005年蒙特利尔国际青年宣言》。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的平行事件之一,青年宣言成为这次大会特别的声音。
我们来自五大洲地不同国家,从中国到加拿大,从南非到密克罗尼西亚,从北美到西欧,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年龄从18岁到26岁不等,有着不同的专业和工作背景,却都怀着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和热情。经过五天的深入交流和激烈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选择最为重要的话题进行沟通,最终达成一致并投票通过了这次宣言。
宣言共识的达成是一个激动和艰难的过程,和联合国气候谈判过程是类似的。我们应用公共空间方法(Open
Space Technology),每位青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和兴趣提出相关的话题(Topics),在青年圈中公开说出来,并贴在论坛的墙上(公共空间),这样大家可以很容易的看到自己和其他人的话题。然后,持近似或相关话题的组成一个小组(Team),自主讨论,形成小组讨论报告。经过反复创意、沟通、评论,各小组提交话题报告到起草委员会,起草委员会根据各小组报告讨论形成宣言草案。然后,大青年论坛的再两次自由讨论和评论宣言的标题、话题、结构、内容以及语言等等。
当所有评论的声音都停止后,掌声雷动,因为那一刻见证了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共识!
在论坛中,我和我的同伴做了一个“全球变化下的中国”的报告,从环境的视角,概略地介绍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大国所面临的挑战,和为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努力。在平时的交流和报告后的提问中,我感觉到世界青年对中国的关注,但还缺乏了解甚至带着误解,这个时候,我第一次这样深深的感觉到,我要告诉他们一个新的真实的中国。
在与一个挪威青年的交流中,她说,“我从很多媒体了解到,中国不重视环境,污染很严重,不过我现在知道这也许不是真的,因为你来了!”。我很感动,因为世界也在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作为一个成长最快的发展中大国,正逐渐自信地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于是,我希望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场合,更多的地方,听到这样的声音:Here
comes China!
宣言的全文如下:
我们的气候,我们的挑战,我们的未来——2005年蒙特利尔国际青年宣言
(2005年11月28日,蒙特利尔)
我们,今日的青年和未来的领袖,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拯救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回顾艰辛和复杂的妥协与谈判过程,我们为日渐严重的全球环境危机感到忧心忡忡。我们和脆弱社区的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包括低收入者,边缘人群,地方百姓,以及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人民,他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作为地球的乘务员,为所有后代继承一个健康的地球的权利而战。我们在此同心郑重宣言——超越京都,责任在我!
我们承诺
全球青年承诺保护气候,我们将促成社区参与行动,鼓励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本土权利和传统知识。我们将通过我们的消费选择支持清洁能源。我们将在更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层面上参与,并代表青年鼓励更广泛的参与。
我们要求
我们承继此前的青年宣言,继续要求为青年代表提供永久性的制度安排和基金保障,使其在第十二次缔约方大会得以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过程。
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我们要求发达国家至少应遵守到2020减少30%,2050年减少80%的减排目标。此外,必须在2008年前达成协议,协议应该包括为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提供附加支持,部分资金应该来自于对发达国家的违约惩罚。
灵活机制应该是国内减排的补充措施,而不是替代方案,这要求主要的减排任务仍需要在国内实现。同时,不应放弃对基于项目的灵活机制的补充要求、监督和透明度要求。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必须有地方社区的参与。
我们要求政府转向环境影响较小的可再生能源,并坚决取消对矿物能源的补贴。人类权利和社会公正必须在矿物能源置换中给予考虑。核能、大规模水电和废物焚烧的项目无助于可持续发展。碳吸收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最后手段。
适应性选择应与减排努力并行。适应性能力最低的最脆弱的国家急需更多的资源,特别是需要资金用以支持其改进适应性。人类适应性选择和适宜的生态管理技术的相关计划必须整合到国家政策当中去。
保障食品和水安全,以避免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冲突。必须为环境难民提供援助。
我们敦促政府更新城市规划政策、促进绿色建筑、整合公共交通系统,并鼓励非机动车交通方式。
必须提高交通能源效率的标准。应该通过强制目标减少航空和海运排放。
我们希望政府将基于多学科方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整合到教育系统当中,包括气候变化方面的课程。
我们的愿景
我们尊重过去和未来的世代,并且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福址应该超越纯粹经济的考虑,因为经济依赖生态系统。技术本身并不是解决之道,我们不能继续那些不可持续的习惯。我们重视社区、文化和生命的价值,超越表面的消费。
每一个社区都有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洞见,并且是减缓和适应性措施的最佳创造者。我们支持企业主动帮助我们实现愿景。政府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且应优先于企业。
解决气候变化必须保证人类健康环境的权利和环境本身健康的权利,也应确保对当代和后代的公平性。教育应该促进文化多样性下的可持续性。低碳经济不是一个低就业的经济。
我们期望社会所有成员不仅有权利而且有办法去影响他们周围的世界,一个可持续的、公平的和公正的世界。
作为青年,我们拥有改善我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权利。我们已经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社区设法实现我们的愿景,我们要求我们的领袖们也这样做。
竞争的时代过去了,合作的时代已经到来!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