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技投入的增加,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是,科技研发与生产相脱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仍然是科技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如果技术创新成果不能产业化、市场化,就如同学生只会造句而不会写文章一样。所以,推动科技创新,既要学会“造句”,更要写出“文章”———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需要正确认识和遵循科学技术创新规律,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科研组织方式、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
技术创新活动是分层次的
人类的科学技术创新活动是分层次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分为发现、发明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发现的目的在于揭示从宏观到微观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及其运动规律,主要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科学家的责任和工作重点。科学发现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不应要求所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都能够立即和直接地面向经济工作的主战场。
发明的任务是根据科学发现所揭示的规律,通过工程技术手段,研制成新材料、新产品或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发明主要是在工程技术层次上的创新,通常是由工程技术人员完成的。发现是基础研究,发明是应用技术研究。虽然二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在发现研究中可能会做出某种发明,在发明过程中也会有新的科学发现,而且科学发现转化为技术应用成果的过程或周期的时间不断加快,但在多数情况下,二者仍然是有区别的,创新的侧重点不同。科学发现的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学论文,科学技术发明的成果则必须是工程化的创新。
发明不仅有国界,而且发明的企业或个人拥有知识产权。以专利保护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制度,从制度和规则上保护了科技创新成果所有者的权益,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永续不衰。同时,它也是科技创新成果所有者和应用者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
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科技创新成果需要有企业家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进行规模化生产。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不一定是优秀的企业家。在社会化分工体系中,他们角色和职能定位各不相同。我们所要探索和寻找的是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制度、组织和机制的安排,在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
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作出区分,回答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这种区分则是确定科技创新战略和任务的前提,即科技创新的目标是要解决哪一个层次的问题?如果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科技研发主力军应向企业转移
从工业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普遍经验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多数的技术研发中心建在企业,科技队伍的主体集中在企业。这是因为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中,企业始终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不搞创新,企业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企业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中,能够使科技创新方向和目标的选择更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设备、工程技术能力以及社会化的配套能力,大多数科研院所不具备这种能力。
目前科研院所通过技术市场向企业转让科技创新成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多科技成果未经过工业性中试,其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待完善,其经济可行性还需要市场的验证,企业又缺乏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机制,从而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的分布仍然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拥有的科技研究开发人员分别为52%、28%和15%。日本的研发人员的分布结构分别是5%、27%和65%。因此,必须改变我国科技研发的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能力及经营能力相分离的状况,大力充实企业的科技人员,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以实现科技要素、生产要素、经营管理要素的直接结合。准确定位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
科技创新的战略性任务是什么?在继续发展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的同时,要不要积极培育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目标与战略,应当服从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应当有利于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具体地说,科技创新的目标和任务需要着眼于下列重大问题的解决: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全面实现工业化,既要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升级,增强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科技创新目标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手段的现代化;有利于改善国际贸易条件,增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换代。
第二,我国人口众多但资源有限,在这种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继续增加工业品的人均占有水平,面临着资源短缺矛盾,科技创新目标的选择要着眼于解决我国能源、原材料、水和森林等资源短缺,但国内需求量日益增长的矛盾和困难。
第三,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并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做好准备,建立以现代高技术为基础的、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现国防现代化,是科技创新的一项不可懈怠的战略性任务。
有一种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开发能力先天不足,在国际竞争中与工业发达国家不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必须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从实践上考察,这种策略有其积极的作用,与发展中国家最初的技术和产业起点相比,以市场换技术确实起到了缩小技术差距、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不能长期建立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基础上,因为你所换到的技术永远是第二流或第三流的技术。发达国家为了通过技术垄断实现超额利润,在技术转让时,必然要“留一手”。即使是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实行本土化策略,不仅利用了发展中国家廉价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而且技术的所有权仍然控制在跨国公司手里。因此,我们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同时,必须不断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在一些重要的技术领域实现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