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壮两场能源外交初露锋芒
最近,德国知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拉尔语出惊人,他说2006年世界进入了新的“冷战”,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冷战”,而是“能源冷战”。
当然,这个“能源冷战”的主角之一是俄罗斯。不管同不同意拉尔教授的看法,能源外交无疑都是2006俄罗斯外交最突出的看点之一。
2006年新年伊始,就发生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风波”,由此开始了2006年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强大攻势。俄罗斯是乌克兰和许多独联体国家的主要天然气供应国,过去,俄罗斯是以优惠价格向独联体国家提供天然气的,比如2005年俄卖给乌克兰的天然气是每千立方米65美元,格鲁吉亚63美元,而国际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已到了每千立方米220-230美元。
从2006年开始,俄罗斯决定提高价格,如不接受提价,俄就减少甚至中断供气。结果,乌克兰成了第一个目标。“天然气风波”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西方认为这是俄罗斯对乌克兰亲西方举动的惩罚,并把这看成是俄罗斯将能源变成武器的一次尝试。
临近年末,萨哈林-2项目又起风波,这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又一个大动作。萨哈林-2是俄罗斯最大的外资能源开发项目。该项目由萨哈林能源公司开发,世界能源巨头壳牌石油公司拥有该公司股份的55%,日本的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分别拥有25%和20%的股份。目前该项目的石油储量估计为1.5亿吨,天然气储量为5000亿立方米。
今年9月,俄罗斯法院突然以环境问题为由暂停萨哈林-2项目,使这一项目的前景迷雾丛生。
年底,谜底终于揭开,根据尚未正式宣布的消息,壳牌公司将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出让30%的股权,三井和三菱各出让10%,这样,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公司将拥有50+1的股权,成为萨哈林-2项目的新主人。
俄罗斯收回萨哈林-2项目不仅有经济上的意义,还有外交和战略上的目的。控制了该项目,等于是占据了俄罗斯进军亚太能源市场的重要前进基地。
2006年一头一尾的这两场能源风波虽然不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全部,但足以显示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活跃。
气恼对格鲁吉亚连挥“重拳”
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的战略要地,是俄罗斯外交的最优先目标。2006年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有进有退,也有得有失。
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活跃表现是俄罗斯的一大成功。这一年里,自2005年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中亚合作组织合并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国增加到了7个,在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上显示出发展势头。今年,欧亚经济共同体领导人正式和非正式的会晤达三次之多,并取得了一些实际进展。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也增加了新成员,乌兹别克斯坦在2006年6月重新加入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在“橙色革命”后急转直下,乌克兰倒向西方,与俄罗斯渐行渐远,但2006年俄乌关系出现转机。亚努科维奇就任乌克兰总理后,乌克兰的内外政策出现调整,“橙色”部长相继去职,一边倒的政策受到制衡,与俄罗斯的关系开始转暖,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影响出现反弹。乌克兰是独联体内除俄罗斯之外最重要的国家,俄罗斯在乌克兰“收复失地”是它在独联体地区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但是,俄罗斯在独联体范围内也遇到不少困难。独联体积重难返,无所作为。俄白联盟命途多舛,两国因天然气价格问题发生激烈争执,原定于12月举行的联盟宪法全民公决也未能进行。
而最严重的问题还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2006年9月,因格鲁吉亚逮捕俄罗斯军官,俄格发生严重政治冲突。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关闭与格鲁吉亚的海陆空联系,中断经俄罗斯到格鲁吉亚的邮政线路,停止从俄罗斯向格鲁吉亚的银行汇款,驱逐在俄工作的格鲁吉亚非法移民,禁止进口格鲁吉亚的葡萄酒和矿泉水,提高向格鲁吉亚提供的天然气价格,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上向格鲁吉亚施加压力,等等。可以说,在苏联解体后的15年里,俄罗斯还是第一次对独联体国家出这样的重手。
“气喘”与美欧关系迈不开大步
对俄罗斯与美欧关系来说,2006年也是曲折的一年。值得注意的是,能源问题也是这一年俄与美欧关系的焦点之一。不管是在2006年7月的八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上,还是在11月的俄罗斯-欧盟赫尔辛基峰会上,能源问题都成了主题。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能源问题也进入了北约的视野。在11月北约里加峰会上,能源安全变成了最大的热点。美国国会参议员卢卡尔在这次会议期间发表了一个颇为激烈的讲话,他呼吁北约修订章程,把保卫所有同盟国的能源安全也列入到北约的职能中。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也表示,能源安全事关北约,这预示着保卫能源安全正在进入北约的议程。
北约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它介入到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中,反映出美欧对自身能源安全越来越深的担忧,也反映出美欧与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越来越深的矛盾。
在能源问题上针锋相对,俄与美欧的政治关系自然不顺利。对欧亚地区的争夺、北约向独联体地区的渗透、民主和人权问题依然使俄与美欧争吵不息。
2006年5月,在八国集团将在俄罗斯召开峰会前夕,美国副总统切尼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发表讲话,对俄罗斯进行了公开的激烈指责,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也使本来已经布满阴霾的美俄关系雪上加霜。
当然,俄与美欧的关系也并非一无是处。在龃龉不断的同时,俄罗斯与美欧的合作也在进行。2006年11月,俄美就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最终达成了协议,这给暗淡的俄美关系增加了一些明快的色彩。
对华关系成最大亮点
2006年俄罗斯外交在其他方向波波折折,但在对华关系上却一如以往,发展顺利。
2006年俄中关系的最大亮点是“俄罗斯年”在中国举行,大大小小的纪念活动有250个之多,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等内容。
与此同时,中俄政治关系稳定,双边贸易可望继续快速增长。
可以说,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俄(苏)之间还不曾有过这样广泛的官方和民间各个层次的交流交往,这也是中俄关系自两国建交15年以来达到的最高潮。
作者: □赵华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