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光伏企业 多晶硅原料
传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全球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上世纪80年代催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热近年来越发“升温”,并一度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不过,中国企业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整体发展形势并不乐观,一些龙头企业正努力突围。在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由于产业链不完整,导致中国仅处于廉价加工地位。目前国内光伏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多晶硅原料进口 ,经过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片生产、把电池片组装成“太阳电池组件”,制成成品出口。在行业分工中,这些都是附加值低、能耗高的环节。
早在2000年,皇明太阳能集团就曾讨论过是否上马光伏工程,但最后被否决,因为风险太大——几乎全部市场都是由国外政府的政策所支撑。集团董事长黄鸣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的光伏市场主要集中在德国。2003年,德国出台可再生能源修正法,给了太阳能发电大量的补贴,供电公司必须强制性购买太阳能所发的电,而且价格是常规能源的8至10倍。之所以当初德国政府愿意制定这个政策,是因为他们相信在2010年,或者更晚一点,常规能源的涨价和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价将会持平,这样就不用政府再支持了。
黄鸣认为,目前来看,能源市场并没有按照这个趋势走。随着德国每年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下降,逐渐减少的投资收益使得德国市场的需求逐年下降。由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德国光伏产品价格首次下降。2006年下半年开始,德国已逐渐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光伏产品开始外流,汉堡港出现了大量压港现象。目前,国内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德国市场已经出现亏损,开始加大对其他欧美国家的市场开拓力度。德国开始酝酿政策限制是世界主要光伏输入国限制进口的开始。一旦其他国家效仿德国的做法、对光伏产品进口实行限制,我国又没有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急速增长中的光伏产能将无从消化。此外,大批的光伏企业上马,但硅原料的生产并没有立刻扩大。世界上几大多晶硅生产商结成了联盟,不愿意在硅产业的技术上有更多的投入,因此,1公斤多晶高纯硅从20多美元涨至200~300美元。对于这些原材料厂商来讲,技术投资所带来的产能增加并不能给它们带来利益,因为产能的增加必然带来价格的下跌。德国政府可能会对可再生能源修正法进行调整。黄鸣分析说,这和德国政坛的变动有关,原来与绿党结盟的施罗德下台了,而他正是可再生能源修正法的支持者。新上台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是对该法持反对意见的,之所以迟迟未动是忌惮绿党在国会12%的席位。国内年初生效的《可再生能源法》似乎暗含着要进行补助的内容,据悉相关的配套法规正在制定。黄鸣告诉记者,目前国外光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年底到明年初会有一个调整。调整可能会在两个方面,第一便是减少补助,或者把补助对象限定在国内企业。而他本人也是反对给予光伏发电过度补助的,尽管皇明本身也有与光伏相关的产品。“毕竟德国的教训摆在那里,过度的补贴会造成我国社会对太阳能光伏的抵制。对于皇明来讲,我们也在做光伏产品,并网技术做得也还不错。我们推广了大量的太阳能路灯等。”
链接
在太阳能光伏业迅速发展的德国、日本,政府均采取了补贴政策。以德国为例,一是以每度0.55欧元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并汇入总电网,但居民使用太阳能电力时仅支付普通电价(约0.21欧元);二是给予居民3%的贴息贷款,以此鼓励居民购买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在日本,居民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花费由政府补贴50%;并将太阳能发电并入电网,由政府高价收购;居民用电价格低于收购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