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电力短缺的困扰,长期受“冷落”的风能利用问题今天在中国得到了应有的“追捧”。
在风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内蒙古自治区,风电投资领域成为各类资本竞相追逐的热点之一。不久前,加拿大埃伏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签约,拟投资12亿美元,在2008年前建成一个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亚洲最大风电场。
来自内蒙古发展改革委的消息说,预计到2005年底,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10多万千瓦增加到60万千瓦左右,比5年前制定的规划目标超出一倍多。
这只是我国风电投资渐热现象的一角,近几年来,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大约50%左右。根据政府提出的最新风电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2000万千瓦,而到200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仅有56万千瓦,这表明在今后的17年中,年均要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00多万千瓦。
另据悉,我国正在着手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风电的发展将依法得到鼓励。
我国风力发电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专家普遍认为,风电理应成为我国救济“电荒”最现实的战略选择。
始于2002年夏天的电力供应危机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今年夏天仍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
拥有10亿千瓦可开发风能资源总量的中国,堪称风能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风电事业发展缓慢。1995年电力部门曾提出到2000年底风机规模要达到100万千瓦的目标,但截至2003年底,国内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仅为56万多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0.1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王亦楠博士认为,我国风电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和技术存在障碍,其主要体现是缺乏激励风电发展的各种政策以及风电与电网的连接、储能技术薄弱。此外,风电规模小、风电机组依赖进口等因素导致风电场单位千瓦造价成本高于常规能源发电,也是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我国纯粹依靠利用常规能源发电来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已不现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的何祚庥院士说。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炭储量若按照当前的开采速度,仅够维持几十年,并且煤电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油气资源不足;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天然铀资源短缺,大力发展核电受制约。这些因素都表明,我国的电力工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源,风能无疑是首选。
除了风力资源丰富,风力发电无污染,风能可再生等长处外,刺激我国风电发展的关键因素是风电成本近两年来呈下降趋势,一些风电场每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已接近火电价格,若加上无污染的社会效益,其竞争力不低于火电。
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风电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上风电机组造价降低、风电场规模扩大以及政府对风电实行减税政策等。相关阅读:家用太阳能·风能协同发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