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建筑节能法》颁布多年,但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不到我国所有建筑的5%,节能建筑尤其是太阳能建筑发展缓慢,瓶颈不在于太阳能技术落后,也不是缺乏节能环保观念,而是缺乏激励机制和国家、行业标准。”
健全激励机制
据该中心调查统计,建设太阳能建筑,每平方米需增加成本230元,但可节约采暖能源近70%,如果配合热循环和地板采暖等其他建筑节能技术,节能可超过80%。北京第一个全部使用太阳热水器的清上园住宅小区,通过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每平方米每年可节省近600度电。但这种房地产开发商出资,社会和业主得益的模式使房地产开发商不愿意开发太阳能建筑。因此,需要政府建立相关激励机制,给太阳能建筑开发商以财政支持或税收优惠,在经济利益方面促使他们加快太阳能建筑开发。
除了激励机制不健全外,太阳能建筑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目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工作之一就是组织会员单位开展太阳能建筑量化指标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与制订太阳能被动热利用、热水供应、采暖、光电利用等国家和行业标准。
太阳能技术标准的制定非常困难,据介绍,标准必须考虑不同区域的阳光辐射强度、建筑物形式、建筑构造节能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等,而且与之相关的大量调查和计算工作还没有开展。
技术并非障碍
相关人员表示,我国的太阳能技术发展已相当成熟,如太阳能平板型和真空管型集热器大量出口欧美,供不应求。技术不但不是限制我国太阳能建筑发展的障碍,而且促使我国从传统太阳能被动采暖建筑发展成为集成太阳能光电、热水、制冷空调、通风降温和可控自然采光等新技术建筑,加上和浅层地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广义太阳能技术结合,形成了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负荷小的适宜建筑技术。
未来我国的太阳能建筑技术发展不但关注建筑环境和能源,还要解决与之相关的建筑维护技术,如以较为成熟的太阳能与风能互补为动力的全自动太阳能通风降温、采暖技术,保证无人居住时室内基本环境质量和安全用能需求;研发能源互联网技术,多种可再生能源在时空上互补,国家电网系统成为能源备份系统,不但提高能源系统稳定性和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等非常规能源。
相关阅读:太阳能客车空调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