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可再生能源利用意识,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北京市政府在2008年实施了“阳光双百”及“绿色燃气”工程,“阳光双百”工程即在北京市远郊区县示范建设百座村级太阳能浴室和百所阳光校园工程,“绿色燃气”工程是指为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而建设的大中型沼气利用、秸秆气化工程以及服务设施农业的生物质供暖利用工程。
一、以“阳光双百”工程为抓手,充分体现新能源发展的“环保、惠民、宣示”三大理念,具体实践“绿色北京”概念——2008年“阳光双百”工程的实施解决了京郊10万村民洗浴问题,同时使京郊8万名学生得以“寓教于用”。
今年初,北京市在对十个远郊区县开展了相关专题调研后,在顺义13所学校、平谷60所学校先期实施的阳光校园工程基础上,随后在延庆、密云、门头沟、通州等四个区县实施了“阳光双百”工程。市政府为加强实施力度,将其列为2008年市政府折子工程。
自北京市首批阳光工程——延庆八达岭镇小浮坨村阳光浴室和延庆香营中学、顺义二中、顺义十中、牛栏山二中等阳光校园工程投入使用,全市172个村级阳光浴室、102所阳光校园将在今年年底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分别为阳光浴室延庆30个村、密云45个村、门头沟47个村、通州50个村,安装太阳能集热器27300平方米,约10万村民享受到了绿色洗浴;阳光校园分别为延庆22所、通州7所,顺义13所、平谷60所,安装太阳能集热器18200平方米及太阳能时钟、太阳能宣传栏、太阳能指示牌、太阳能展示系统等,约8万名学生了解、学习并使用上了太阳能及新能源。2008年“阳光双百”工程实施后,每年可节约煤炭约8000吨,减少CO2排放14000吨,减少SO2排放400吨,环境效益与宣传示范效益都十分显著。
“阳光双百”工程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了“实用、环保”的理念。一是选用成熟技术和产品:工程实施过程中均采用的是技术成熟、产品可靠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无论是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还是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均采用国内著名的品牌,如桑普、九阳等。二是充分体现环保节能理念:为尽量避免洗浴过程中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污染,“阳光双百”工程中的辅助热源和采暖热源都力争采用农村地区资源丰富的生物质作为辅助热源及采暖热源;一般农村地区没有洗浴污水排放标准,城市地区洗浴污水达到相关标准以下的可直接排入污水管线,“阳光双百”工程中排放的洗浴污水对于已有或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洗浴污水直接排入污水管线,对于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地点,均建设简单污水处理设施,经过三个生化处理池和沉淀池进行简易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排放要求才能排放;三是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水平:按照每人每次80升用水量测算,“阳光双百”工程的洗浴运行成本不足1元(人/次),因此每次洗浴采用IC卡取水系统收取基本成本费用约1元/次,若超过80升,根据IC卡系统计量结果,超出部分将按照四倍的价格收取费用,运行过程的“阳光双百”工程由各乡镇政府及教委定期抽查项目运行情况。
此外,北京市2008年“阳光双百”工程中对于建筑颜色、新建建筑外形、太阳能集热器颜色和外形、LOGO、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池板颜色等均进行了统一设计,既保持了整体特色、又因地制宜的适应了各区县特点,整体展示了“阳光双百”工程的面貌,形成北京京郊地区的又一亮点。
“阳光双百”工程不仅完成了北京市2008年政府折子工程,也对北京市利用太阳能解决农民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在青少年当中树立可再生能源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全市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优势,促进北京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之道。
使用上“绿色燃气”工程提供的炊事用气的农民常有“不见炊烟起、只闻饭菜香”的感觉。“绿色燃气”工程改变了过去农村地区落后的用能方式,节约了农民生活成本,同时对于提高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运行效率,使农民用得更便宜、更轻松,北京市今年示范建设了首个大型沼气七村联供工程,该项目对大兴留民营村原有沼气设施进行改扩建,充分利用留民营生态养鸡场的畜禽粪便资源,通过建设集中输气管道,向周边七个村供应绿色炊事燃气。该项目改变了传统沼气以村或户为单位的建设方式,实现了多村联供的发展新模式,不仅彻底解决周边1650户村民的炊事用能问题,而且大幅提升了设备利用效率,促进了生物质资源利用的集约化的发展。
沼气联供工程是北京市“绿色燃气”工程进入规模化实施阶段的重要标志,对集约化利用生物质资源、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作用显著。据测算,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处理畜禽粪便11万吨,每户农民年节约支出约400元。
此外,北京市首次为200个(约210亩)特色蔬果温室大棚供暖的生物质燃料供暖项目开始实施。该项目位于大兴区长子营镇,是将原废弃于田间的生物质秸秆薪柴压缩为成型颗粒,替代目前温室大棚中的散烧原煤。该项目实施不仅实践了生物质资源“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绿色循环理念,而且对于打造现代绿色都市型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资源化利用废弃秸秆3000吨,减少煤炭消耗20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950吨,二氧化硫23吨。
来源: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