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按】近期,反常天气纷现世界各地,再次引发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话题的关注,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六部门发布的《气侯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也提到了气候变暖给中国带来的5大影响。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能源效力低下,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这些都给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也给国民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
面对全球气侯变暖的严峻趋势和能源消耗的双重压力,我国将如何应对?两者间又是何种关系?解决能耗消耗的同时,可否抑制气侯变暖?
陈冬梅精彩观点:
1、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忽视了海平面上升问题
2、2009年中国CO2的排放量将超美国
3、对于中国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在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节能
4、政府只要有决心 家家都能用上节能产品
5、培养人们的节能意识 是潜移默化的
6、能源税出台的可行性会更高一些
7、要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有环保节能意识的公民
8、08年北京交通要解决城铁和公交系统有效结合的问题
主持人(史少晨):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搜狐科学频道“关注气候变化”系列访谈。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全球气候变化与节约能源。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办事处,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陈冬梅老师作客搜狐,来为我们讲解全球变暖与能源利用之间的重要关系。首先请陈老师和网友打个招呼。
陈冬梅:大家好!
主持人:关于“气候变化”这个概念,可能有很多的网友还不太了解,甚至觉得很模糊,我想问您气侯变化对我们人的生活具体有什么影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陈冬梅:你的问题非常好,这也是跟“节能20”的公众宣传活动有关。我们怎样看待气候变化,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细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举个最近的例子,去年重庆长达两个月的干旱,还有中国南方很多地区一到季节就会洪水,而且这个洪水的爆发频率逐年增加,侵害北京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加,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的现象。
主持人:您可否举个例子?联系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比如我看到一个什么现象,可以意识到这就是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陈冬梅:我们来谈气候变化的时候就得分析什么原因导致气候变化,到目前为止,不管是科学界还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他们都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人类因燃烧化石燃料导致CO2的排放,影响气候变化,这是全球变暖的最重要的因素。化石燃料的燃烧来自于哪?大家能看到的,我们冬天需要采暖,夏天的空调需要制冷,我们出门需要开车,自己没有车的时候需要坐公共汽车,所有的这些电力、热能、交通都是能源的消耗,而这所有的能源都是来自化石能源,我们的生活和温室排放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忽视了海平面上升问题
未来全球气温还会升高
主持人:这是能源问题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我们大家都知道在2月2号,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将要发布《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报告将会就气候变化的趋势给我们大家做详细的分析,我想借这个问题,问您下,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是什么?
陈冬梅:其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搜集了更多的证据,IPCC不是独立做研究,而是汇集全球不同的机构的研究成果,他们把发现气候变化的证据汇总到一起。
其实这次的报告,信息更加充分,数据更加详细。同时更坚定了一个事实,就是气候变化实实在在的发生,而且情况更加恶劣!他们现在已经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比如说以前咱们所预测全球气温升高已经超过0.6度,最新的IPCC报告结果是已经超过0.74度!还有更明显的数据,比如北极的气温升高,要比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的高两倍,就是北极局部气温升高是全球气温的两倍。
还有北极的冰,每十年在以3%的速度退缩。南亚地区干旱的面积和强度在逐年增加,这都是常年科学家观测到的数据。还有更明显的海平面的上升,IPCC对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是一个弱点,由于它长期关注气候变化,而忽略了海平面上升的问题。IPCC里列举了很多关于气候变化的证据,很多时候强化了大家对能源活动包括自己日常活动对气侯的认识,大家对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估计不足,尤其是南极。如果过低的估计海平面上升,意味着海边生活的人,有上百万这样的人置身于危险的环境当中,所以IPCC的报告有这样的不足的地方。
另外一点,IPCC报告里,对温度的问题。IPCC的工作和UICC的工作联系在一起,UICC作为联合国的一种机构,更多的倡导各国政府之间能够达成一种协议,很多独立的研究都在说明现在的气候变化,如果能够让温度升高保持2度以内,对自然的系统和社会系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可以控制的。如果超过2度,我们就会面临更大面积,更大强度的灾害。现在温度已经超过0.74度了,既使我们现在采取行动,今天所有的能源不消耗,所有灯都不再点了,任何能源活动都停止了,那实际上,因为大气里已经存在了CO2,有一个惯性,因为海洋本身有储存还有逐步反应的过程,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实际温度还会往上升高,还会再升。实际上你这样一看,挽救全球不超过2度,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